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圆满闭幕,前沿教育理念引领人才新方向
    详细内容

    “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圆满闭幕,前沿教育理念引领人才新方向

    时间:2019-12-09     【原创】

    2019年12月4日至6日,备受瞩目的新文科背景下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全球智慧,由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并得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来自中、英、澳、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共同绘制外语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理事长、上外校长李岩松发表重要致辞。他指出,当前外语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2019年“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稳步推进、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召开的背景下,新文科概念所展现出的面向未来和内涵拓展的特点。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的外语学科,应积极探索学科融合的新路径,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他强调,外语学科不仅要关注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将人工智能和智慧空间理念融入教学科研中,努力产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在谈到外语学科的发展原则时,李岩松提出了前瞻性、动态性和国际化三大要点。他认为,外语学科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理念,同时也要保持与国际接轨,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

    最后,李岩松强调,外语学科应积极发挥其在资政咨商、启民育人等方面的功能,为国家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的讲话为外语学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考。

    在新文科背景下“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北京大学宁琦教授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向明友教授就“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创新观点。宁琦教授强调了以区域为导向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外语+外史专业的跨学科培养,并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以培养“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向明友教授则提出了基于“5语”(汉语、英语、数学、计算机、音乐)的卓越国际化人才构想,强调多语种特色、专业方向及人文、社会、科技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论坛期间,记者采访了田新笑博士。他深刻的教育见解和前瞻的教育理念让人瞩目,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他特别强调了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育应超越传统语言技能的培养,致力于培育具备多语种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以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田新笑博士进一步指出,外语教育规划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推动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优秀人才,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谈及“多语种+”人才培养,田新笑博士提出了具体而全面的建议。他首先指出,明确人才的内涵和规格是关键,需根据高校的办学传统优势和专业定位来界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多语人才。随后,他强调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全面改革,特别是探索将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融入教学资源共享和翻转课堂教学。他鼓励通过微专业、微课程等形式进行有益探索,并采用过程性评价以确保培养的有效性。他还强调了课程和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建议通过联盟课程与教材建设委员会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

    论坛还宣布了一个重要的举措:成立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课程与教材建设委员会,旨在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通过顶尖专家资源打造外语“金课”,推动教材创新,实现外语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奠定基础。

    本次论坛的召开,正值国家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关键时刻,因此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不仅为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也为学科建设、教育规划指明了方向,将为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助力我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曹修齐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