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为何总会“等一下”--2024年安阳市南关小学暑假心理专题教育之家长篇时间:2024-07-17 案例: 美美(化名)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不知从何时起,妈妈要求美美做事的时候,她养成了说“等一下”的习惯。要她写作业,她说“等一下”;要她吃饭,她也说“等一下”;早晨快出门了,妈妈要她抓紧时间换衣服,她还说“等一下”。妈妈很不理解,为何不能立刻执行?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她为何要等,等什么呢? 剖析原因,寻求根源 1.对时间的感知模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感知不强,对时间认识还比较模糊。小学数学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才涉及到时间的认识和计算,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当家长和他们说一会或者几分钟、几小时的时候,他们思维里并不真正了解到这到底是多长时间,这段时间到底能做哪些事情。比如有的家长爱和孩子说“还有3分钟就迟到了,你要抓紧了。”其实孩子并不知道3分钟有多久,所以他们并不会紧张起来。他们并不太清楚具体需要多长时间,因此还会用等一下这样的词来应对,意思就是没关系,不是还有时间。 2.被动接受父母的指令。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在家中还处于依赖状态,对父母的指令可能会感到被动和无能为力,因此会说等一下,来表示自己需要时间来做出回应。比如他们正沉浸在拼拼图,这时候你和他说饭好了,快来吃。他突然接到这个指令,并没有做好去做另一件事情的准备。此刻他还沉浸在拼拼图的游戏里,心里的体验十分愉悦,很有成就感,但突然要他从这种沉浸感中抽离出来,他就会一时难于应对,所以就会说等一下来缓冲一下。 3.蔡加尼克效应。把手头事情做完是人类的本能。手边的事情没有做完,就要放下去做其他的事,这时候我们是什么感受。有个心理学家蔡加尼发现了一个人类的行为规律,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如我们被一本间谍小说给迷住了,哪怕明天有一个重要会议,也要读到凌晨4点仍不释卷。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被未完成的事物所吸引,这被称为蔡加尼克效应。 应对策略,解决问题 当孩子说等一下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里有4点建议。 建议一:了解原因。问问孩子为什么需要等一下,需不需要帮忙,我可以为你做什么......这样你就可以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孩子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他会认为你和他是一伙的,你们在共同面对。 建议二:让孩子看见时间,并提前设立缓冲区。如果是一时半会还不能结束手中的任务,那父母需要限定一个时间,并且要他知道这段时间的长短。可以用数字计时器,也可以用番茄时钟定时器,这样他就能直观的感受时间的长短。 因为这个年龄段是不知道时间概念的,另外要提前设立一个时间缓冲区。比如再过两分钟,你就要关闭电视来吃饭了啊。再过一分钟,你就要放下拼图来写作业了。这时候你把时间定时器放在他的旁边,这样他就能够看到时间。有一个心理准备,做好做下一项活动的这种准备。 建议三:给予奖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孩子一起设立一个契约,如果孩子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结束手中的活动,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果孩子不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从当前的活动中抽离出来,那就要相应的惩罚。比如手头的这件事情耽误了时间,那就要相应的缩减今天自由活动时间的长度。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 建议四:避免蔡加尼克效应。我们在给他们设定活动的时候,尽量让他们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手中的任务,而不是用5分钟,10分钟这样的概念来约束。比如看一集动画片而不是看10分钟。把拼图拼完来吃饭,而不是允许你拼5分钟。尽量让他们能够完整的完成手中的任务,避免蔡加尼克效应对孩子的影响。 总之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培养时间观念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习惯的养成,伴随着我们父母的适当的引导,他们一定会慢慢克服这个困难,养成守时律己的行为。 温馨提示: 心灵有约:当你需要倾诉和交流时,我们永远在 安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5100616 文峰区心理健康咨询电话:4000155523 安阳市教育局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热线:4006988525 安阳市南关小学心理咨询教师:15236515074 13569098603 教育文摘周报安阳工作站心理咨询师: 18625829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