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生态体系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时间:2024-09-23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提出了完善生态体系,协同推进节能减排、扩大绿色空间、促进经济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这一战略部署不仅为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方向,也为新时代绿色发展的长远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新时代开启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关键支撑。从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体系”,再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绿色中国”,每一步都体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和长远规划。 在此基础上,我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规章制度,形成了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2015年,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为生态体制构建提供了纲领性指导。随后,通过《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绿色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逐步将生态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环境监管,确保生态建设的制度完善和有效执行。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生态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结构调整的压力、绿色转型的长远任务,以及新领域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完善,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生态环境安全的压力依然较大,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尚需完善。 根据最新统计,我国在大气、水、海洋和土地等生态环境领域的治理成效显著,但也存在提升空间和改进幅度减缓的问题。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增加了难度。如何从制度体系上全面考虑,包括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协同治理,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寻找解决方案,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全球经济形势多变、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新质生产力发展起步的背景下,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保护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如何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确保在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同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转变。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趋势和某些国家的双重标准,如何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更加主动地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治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加快编纂生态法典,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测和评价制度,强化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形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的绿色发展新格局。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将继续推进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肖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