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预习方法时间:2024-10-2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至9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积累优秀的诗文80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可见,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一步。文言文的预习比其他任何一类文章的预习都更为重要。那怎样指导学生预习文言文呢?笔者认为,文言文预习,应该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朗读――要求学生反复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也是预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学习一篇文言文,第一步就是预习时捧起书本放声朗读课文2至3遍。朗读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准确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一遍读课文,要疏通生字新词,字的注音要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遍读课文,要边读边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初略把握语句的节奏等。一篇文言文一般读两遍以后,语感增强了,课文内容和意旨就有了大致的了解。 二、标记――指导学生做好标记 标记就是在预习时要勤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文言文时,在课文一些重难点地方写写划划、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标自然段,划好词佳句,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在预习过程中,要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做标记。比如:用“――”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用“.”标出自己容易读错的字,用“?”标出疑难的地方,用“()”标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就会逐步增强。 三、查阅――查阅字典、工具书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查阅前面阅读时遇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在预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文化常识、重点字词、课外相关拓展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翻资料、上网搜索等解决。在课堂上遇到难点,老师让学生讨论时,查过资料的同学往往会有巨大的成就感,会体会到预习的乐趣,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预习文言文,一定要会查工具书和资料。 四、翻译――口头翻译课文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是预习文言文的重要一环。初中阶段文言文翻译强调的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学生在翻译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应遵循“忠实原文,不违背原意”的原则,运用保留、增补、替换、调整、删减等方法来翻译。若有疑问,再查工具书或资料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就做好标记,在课堂上解决。这样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断积累以达到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的目的。 五、迁移――讲究文言知识的迁移 知识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学生在预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储存在脑子里的文言知识调动起来,积极促成这种知识的迁移。比如预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有许多文言词是可以促成知识迁移的。如“解衣欲睡”中“欲”字,在《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都学过,是“想要”的意思。其他如“盖”“念”“遂”“但”“吾”“耳”“亦”,都是七年级学过的文言词语,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的文言文中,学生预习时就轻松多了。 古人云:“得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要学生预习好文言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对其指导,教给他们科学的预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注:本文是广安市2024年度教育科研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JA24081)、2023年度华蓥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双减”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华2023YB07)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