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文教学中“自学互帮”策略探究时间:2024-11-03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四十分钟的课堂从头到尾都是老师讲授知识的现象比比皆是,而真正由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相对较少。“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悖的。 一、“自学互帮”理论的核心内涵 “自学互帮”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自学互帮为明线,以教师的巧妙导学为暗线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它是实现以人为本,学生可持续学习的方式和策略,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在学校、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它与杜郎口、洋思等先进的教改经验一脉相承,比“先学后教”更加强调突出课堂上学生的“学”,而淡化教师的“教”,“互帮”二字把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地位、合作关系、互助目的更加具体地体现了出来。 “自学互帮”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教。它力图构建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同时,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自学互帮”注重的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古诗文教学中,“自学互帮”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亲近古诗文文本,强化古诗文阅读,从而产生更深刻的领悟。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体验、实践的机会,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更多的帮助。阅读是亲近文本最好的方式,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最为重要的方法。教师要通过深入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有更多的感知,深刻地感悟古诗文的内涵。 二、古诗文教学“自学互帮”策略思考 1.情景再现下的深入体验 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较为肤浅,尤其是对古诗文的掌握,多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对古诗文所蕴含的情感没有深切的体会。课堂上过分重视教师的“教”,教师将古诗文中作者的内在情感直接传达给学生,学生失去了对情感的自主感悟和体验。“自学互帮”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创设的情景,置身于古诗文的情景,借助想象和联想,对古诗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自主探索,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呈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使自己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如进行李白的《行路难》,我们可以抓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创设情景,让学生尽情去想象那艰险的道路。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通过情景再现,学生会领悟和理解古诗文所蕴含的情感,他们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2.迁移中的强化掌握 “自学互帮”能够锻炼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在优美的古诗文的陶冶下,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在自主的鉴赏活动中,对古诗文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后,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古诗文学习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在写作时,如果能对古诗文进行合理的引用,写作的内容将会更有色彩,古诗文的教学的效果也能得到更为有效的体现。如在教学《公输》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等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围绕墨子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进行写作,将文本的学习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古诗文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也促进了学生古诗文的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3.拓展活动下的水平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传授给学生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关注不多,对学生是否能把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关注不多,从而导致古诗文教学效率低下。“自学互帮”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朗诵比赛、诗词接龙、专题研究等都是较好的拓展活动。如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大赛,比赛赢得更好的名次,是每一个参与比赛的学生的愿望。为此,他们会在课堂学习之外,自主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对古诗文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诵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这一过程,学生不断地自主学习,其诵读能力、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及自主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促使其全面发展和进步。 古诗文教学的策略尽管多种多样,但最为重要的是“自学互帮”。“自学互帮”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让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注:本文是广安市2024年度教育科研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JA24081)、2023年度华蓥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双减”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华2023YB07)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