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名师名校 >>名师名校 >> 生活即教育 ——感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详细内容

    生活即教育 ——感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时间:2024-11-24     作者:杨远锐【转载】   来自:四川省华蓥市第二中学   阅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有着别样的渊源,却又独具深刻内涵。

    这一理论以简洁而有力的话语,道出了生活与教育之间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在细细品味与深入思考后,结合生活中的诸多实例,我对其有了更为深刻且学理性的感悟。

    “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场景,其实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都在无声无息地塑造着我们的认知、价值观与行为方式。比如,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这件看似平常的事,实则就是一种教育。

    长辈们会教导晚辈要懂得珍惜粮食,不能随意浪费,这背后所传达的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是一种品德教育。当孩子看到长辈们主动为他人盛饭、夹菜,礼貌地交流,他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了关爱他人、懂得分享以及良好的社交礼仪。这种在生活点滴中传递的价值观,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缺乏交流、冷漠的家庭环境里,家人之间各自为政,没有情感的互动和生活习惯的引导,那他很难从家庭生活中获得诸如关爱、责任感等正向的教育内容。

    这就印证了“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倘若生活是空洞、缺乏内涵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来看,社区里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是生活给予的教育。

    参与者们在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懂得了关爱弱势群体,体会到奉献带来的快乐,明白了社会责任的意义。

    而那些从未参与过这类活动,与社会公共生活隔绝的人,便缺失了这样深刻的关于社会道德与责任感的教育体验。

    “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好的生活往往有着积极向上的氛围、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样的生活无疑能孕育出好的教育。

    以学校生活为例,一个充满尊重、鼓励与包容的班级环境,老师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比如,在一次班级的小组合作项目中,大家分工明确,有的同学擅长资料收集,有的同学思维活跃负责创意构思,还有的同学文笔好承担撰写任务。

    尽管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但在彼此的鼓励与支持下,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个过程让每一个参与的同学都深刻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也让他们明白在面对问题时要积极沟通、共同解决。这就是好生活带来的好教育,它塑造了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与人际交往能力。

    然而,若是处在一个充满欺凌、歧视的校园环境里,那些被欺负的学生可能会变得胆小怯懦,内心充满恐惧与自卑;而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也在错误地认知自己的行为,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对他人的尊重意识。这种不良的校园生活,无疑是一种坏教育,它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伤害,也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

    再看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在一些积极倡导文明、和谐的城市里,街道干净整洁,市民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合互相礼让。生活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中的人们,尤其是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着文明有序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共道德意识。

    而在个别治安较差、环境脏乱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体验不佳,不良现象频发,生活在其中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负面的影响,对于规则、秩序以及美好事物的感知都会被削弱,这便是坏生活带来的坏教育后果。

    “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认真对待生活的人,总是能从生活中收获更多深刻且有价值的教育。

    就拿学习一门技艺来说,比如学习绘画。有的学生对待每一次绘画练习都极其认真,从构图的构思,到线条的勾勒,再到色彩的搭配,他们都会用心去琢磨、去尝试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作为绘画素材的灵感来源。在这个认真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提高了绘画技能,更培养了专注力、观察力以及对美的感知能力。

    这种认真生活的态度延伸到其他方面,也会让他们对待学业、对待人际交往等都秉持着严谨、负责的精神,收获全面的成长与教育。

    而有些学生对待学习总是马虎敷衍,作业随便应付,课堂上也不认真听讲。他们错失了知识积累和思维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不仅学习成绩下滑,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一种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的态度。

    这种马虎的生活方式反映在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无论是整理个人物品,还是参与集体活动,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也就无法从这些经历中汲取到积极正面的教育养分。

    在职场上同样如此,那些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员工,会不断钻研业务知识,主动学习新技能,积极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赢得了他人的认可与尊重,也懂得了只有付出努力、认真对待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相反,那些工作上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人,往往难以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长,也体会不到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教育意义。

    “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

    合理的生活意味着遵循一定的规律、有着健康的生活节奏和正确的行为方式。比如,一个学生有着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按时完成作业,还会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阅读课外书籍。

    这样合理有序的生活安排,让他拥有健康的身体,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自律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合理的生活所带来的教育,是助力他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看健康的饮食习惯,懂得合理搭配膳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的人,身体往往更加健康,也从中明白了营养均衡对身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把这种合理的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影响更多的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一种教育的辐射。

    然而,不合理的生活却会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有些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分昼夜,完全打乱了正常的作息和生活节奏。长期这样不合理的生活,不仅损害了身体健康,还让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逐渐迷失,荒废了学业,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机会。

    这种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正常、积极的教育体验,阻碍了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又如,在消费方面,有些人盲目追求名牌,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进行过度消费,甚至陷入债务危机。这种不合理的消费生活反映出他们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没有从生活中学会合理规划、理性对待财富,反而陷入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认知中,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生活与教育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状态,都在或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我们所接受的教育。

    我们应当努力营造好的生活环境,秉持认真、合理的生活态度,让生活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教育在生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而塑造更好的自己,也为身边的人传递积极正向的教育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与教育环境。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