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教学研讨之风 展数学计算之美--安阳市东门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第五季第五期高年级数学研讨时间:2024-12-05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对计算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探寻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提升教师的计算教学的课堂效果,促进同段教师间的交流,2024年12月3日,安阳市东门小学数学学科本学期教师成长计划五、六年级段数学研讨课活动。许红娜主任组织全体五、六年级数学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五年级朱海峰老师《解方程》一课,通过视频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说出推想过程,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解题的想法,然后着重讲解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在后面的巩固练习当中加入口答检验,根据课本上的“注意”强调说明虽然不要求每题都写出检验,但都要口算进行检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年级孟晓雪老师《解方程》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老师通过讲解,课件演示,层层提问,让学生理解了解方程的原理和技巧。课堂上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与学生的互动,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既宽松又严谨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练习设计目的性强,有坡度,难点和易错点点拨到位,学生学习效果好。 六年级李丽敏老师的《小数、分数化百分数》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知识。李老师在教学时,利用知识迁移、类推让学生发现分数小数化为百分数的规律,并及时总结掌握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一步探索新知,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年级张静老师《小数、分数化百分数》一课,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经历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的过程,并对转化方法进行对比优化,找到普适性的方法。然后,再利用所学解决问题,感悟知识的应用过程。最后,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合格率、出勤率、及格率、发芽率等百分率的理解,归纳出百分率的求法,体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整节课老师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学生听讲认真、掌握扎实。 六年级孟玲老师《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一课,老师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根据学生已有的百分数的意义,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分数与百分数互化的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适时点拨、引导归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呈现出较强的层次性。通过各种变式练习巩固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的方法,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对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六年级冯丽军老师《合格率》一课,根据自己对教材和本班学生的分析,把教材的情境进行了创编使用,通过班级的及格率引出了生活中百分率,再通过如何判断两种产品的质量好坏设置疑问,通过学生自己对合格率的探究和计算,找到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并通过练习对化百分数的方法进行了巩固。最后,让学生根据对合格率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其他常见的百分率。 课后,许红娜主任组织老师们进行了评课。老师们都毫无保留的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想法,教研员也针对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对老师们积极专研教材,并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与练习的做法给予肯定,也对老师们课堂上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和关注表示了赞许。当然也对课堂上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很好的解决了老师们复习导入环节问题设计与时间分配、新知探究环节问题的设置与呈现顺序、巩固练习环节习题的设计目的等问题。 最后,许红娜主任进行了总结,肯定了老师们计算教学上的进步,尤其是从单一注重算法到既重算理也重算法的改变。并指出了老师们在备教材、备学生上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要求老师们对平时的课堂严要求,常规范,把随堂课上好,上扎实,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有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次研讨,一次成长。通过此次研讨,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计算教学并非机械的重复,而是知识、方法的迁移、升华,要重视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优化,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兼顾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使计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不断践行和反思,坚守课堂这一主阵地,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助力“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