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城大爱暖巴山:重庆企业家三度资助涪阳中学贫困学子时间:2025-02-14 春寒料峭时节,涪水河畔涌动着暖意。2月13日下午,通江县涪阳中学会议室的灯光格外明亮,七双年轻的手郑重接过承载希望的黄色信封——这是重庆德运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监事徐光辉第三次为革命老区学子送来的爱心助学金。 “徐叔叔的资助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照亮人生的火炬。”高三(1)班小莲双手捧着装有3000元现金的厚厚信封深深鞠躬,这个父母双残、靠八旬爷爷支撑的姑娘,此刻眼中闪着泪光,“请转告徐叔叔,我会把每分钱都化作书本里的养分,将来也要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在她身旁,小鑫将写满千字的感谢信紧紧贴在胸前:“从前总觉得自己是被遗忘的角落,现在才明白,山城传来的每声关怀都是托起我们飞翔的风。” 这份跨越山海的牵挂始于一年前。偶然得知通江县涪阳中学寒门学子困境的徐光辉,当即决定建立长期帮扶机制,“通江县是革命老区,几十年前,无数通江儿女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后人因贫困而耽误学业”。 “要看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去年暑假,徐光辉派他的儿子与助理贺先生顶着烈日走访了初步决定帮扶的七户贫困学生家庭。随行的朱学森老师清楚记得,当他们在诺水河镇潮水村看到小宇家因为要照顾生病的老人和小孩,小宇的父母不得不在周边打点零工维持生活,破旧的房屋内陈设极其简单时,小徐先生禁不住潸然泪下,汗湿的衬衫贴在后背上,但他说:“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这一趟再热再累,也值。” 为确保帮扶精准到位,校方建立起“双核查”机制。高三年级主任杨雄志至今难忘去年五月的那次家访:当抵达小莲家时,她智力残疾的父母亲只是好奇地望着来客,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全靠她84岁高龄的爷爷介绍家庭情况。当听到老师讲述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计划时,耄耋老人激动不已:“谢谢学校,谢谢老师,谢谢好心人。” “叔叔,我考进了年级前五!”“爷爷说要把锦旗寄到重庆......”贺先生的微信里,保存着孩子们发来的近百条消息。这位“爱心信使”不仅逢年过节为孩子们添置冬衣、书籍、发红包,更化身成长导师。“小馨的短信总让我眼眶发热”,他展示着手机里工整的文字:“您让我懂得,苦难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等我有能力时,也要像徐伯伯那样在悬崖边种下希望。” 在第三次捐赠仪式上,代表徐光辉发放捐赠资金的学校党总支书记贾健维勉励这些受助学子:“要常怀感恩之心记住徐叔叔的好,记住社会的好;你们一定要对生活充满更加美好的期待,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改变命运;你们有了出息之日要把大爱传递,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相信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他特意走到小宇面前说,“当年我在煤油灯下读书时,穿补疤衣服时,从没想过能站在这里给你们交流。记住,苦难压不垮脊梁,知识能改写人生剧本。” 据悉,徐光辉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将对涪阳中学资助范围扩展至校舍改建、教师培训等领域,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也将一直持续下去。“教育振兴需要接力赛”,贾健维望着窗外操场上奔跑的身影说,“今天被温暖过的少年,终将成为温暖他人的光。我期待在十年后的捐赠仪式上,能看到你们反哺母校的身影。” 此刻,春风掠过教学楼前的白玉兰树,教室里传来清越的读书声。那些曾被风雨淋湿的翅膀,正积蓄着穿越云层的勇气。(本文中学生均系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