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成长】熠熠“新”辉 灼灼其华——通川区实验小学校2024年秋新进教师展示课暨教育集团学校联合教学研讨活动时间:2024-10-26 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近年来,随着通川区实验小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加入到区实小这个团队中来。为给新进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新的课程理念落地生根,持续推进集团学校的品牌式发展,10月24日上 王罗萍老师执教的《My school things》,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学生喜欢的魔法、抓文具等小游戏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习得核心词汇;通过整理书包,文具盒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核心句型,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实现了跨学科融合,并能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和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 张叶玲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取少年周恩来“立志”这一关键切入点,通过自主阅读去发现他在奉天的所见所闻所思,为立志读书寻找根源。教学中紧紧围绕关键词“中华不振”,精心设计朗读环节,在朗读中体验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不仅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更是对励志读书,热爱祖国的品格教育得到熏陶。 曾敏老师执教的《bpmf》一课,以有趣的故事开课,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写一写,拼一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这四个声母的发音、书写和音节拼读,同时注重发音训练与口型指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注重拼读训练与实际应用,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堂反应,为后续的拼音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成长。 开课伊始,杜涛老师带领同学们通过诵读多种字体,多种形式的《游子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并在一系列同样主题,不同形式的古今诗歌对比阅读中体会到“通过细节表达爱”这一写作技巧。在师生,生生的不断交流中去挖掘那些藏在生活点滴中的母爱,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短短三分钟,学生们学以致用,创作出不少作品,感情细腻,真挚动人。杜老师将“读”渗透在“写”的原则之上,开展读写结合,互相增益,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评课议课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展示课结束后,集团学校的老师们就课研课,以课促教,发表了自己对这四节课的思考和见解。 二、集团学校教师代表评课 三、实验小学教师代表评课 付黎明校长评课指导 付黎明校长对这四节课做了精彩点评,对本次展示的四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认真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付校长勉励老师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积极主动思考,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努力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成长。付校长还指出,语文老师的课堂应该是带有强烈的个人审美和价值观的课堂,语文老师的身上一定应该有一种沉稳的力量,不焦灼,笃定又平和,他赋予语文课堂以学术的深度、理性的光照、自由的启蒙,以及民主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从而极大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文化品格。 马钧书记评课指导 最后,马钧书记就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我校五育并举、学科融合的办学思想抛出问题:我们的课该怎么上?我们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如何让学困生树立信心、看到希望?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马书记强调,老师们要在有滋有味的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通过“五给”培养学生习惯: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给学生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本次研讨活动,为新进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锻炼自我的平台,更是为学校和集团学校教学研讨创造了一个同频共振、共同成长的契机。提灯引路,逐梦成光。相信在马钧书记和付黎明校长的带领下,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将继续落实新课标,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深耕课堂,行稳致远,将实验小学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