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广东深圳盐田区:无疆大爱点亮无限希望在深圳市盐田区中英街东和小学,一场特别的升旗仪式在 3 月 3 日举行,广东省学雷锋标兵、中英街“活雷锋”——86岁的陈观玉受邀参加。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陈观玉与全体师生一道庄严肃立,这一幕成为东和学校 “弘扬雷锋精神 树立远大梦想”主题活动的开场。少先队员们手捧鲜花、贺年卡与明信片献给陈观玉,表达敬佩与祝福。 
 仪式后,孩子们围绕在陈观玉身旁,好奇地询问她坚持做好事的缘由。陈观玉微笑着回答,是母亲的教导与助人的快乐让她坚持至今,只要还能动就会继续做好事,她希望孩子们也能从小培养助人为乐的习惯。 身为区关工委高级顾问、区“五老” 杰出代表,半个多世纪来,陈观玉心系青少年成长,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雷锋精神。 陈观玉的爱心不仅局限于身边,还跨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辽阔国土。她用慈母的深情和温暖将无数素不相识的人变成彼此牵挂的亲人,喊她“妈妈”的干儿子、干女儿就有一百多人。她创立的深圳市观玉学雷锋志愿服务协会与中英街雷锋爱心志愿队积极投身“萤光助学”系列活动。 
 2024 年7 月 16 日,广西三江同乐苗族乡中心校8位学生代表和3位教师受邀抵深,开启“萤光助学,成就你我”研学之旅。志愿队举行热烈而简朴的欢迎仪式,送上精美礼物。晚宴上,陈观玉的儿子会长李大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此次研学开阔了苗乡师生的视野,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特区人的关爱。 2024年10月15日,李大成带领四名志愿者与香港代表历经十小时车程抵达广西三江。他们深入老堡乡中心小学等地调研,发现学校设施师资不足、寄宿条件简陋、留守儿童资源需求大等问题,探访了8家贫困生家庭,见证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家庭的困境。他们立即着手计划增加资助、完善设施、寻求合作。此外,在中英街爱国主义共建单位募资助学倡议下,义工队积极响应,59人踊跃捐资,共募集5850元及部分实用书籍,送往广西三江县民族中学,为孩子搭建学习平台。这些活动践行了志愿队“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 的宗旨,展现新时代志愿者的精神风貌,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注入温暖力量,助力孩子们成长成才。 陈观玉的爱心还体现在对无数深陷困境者的关怀与帮助上。1983年4月,河南郑州纺织机械厂青年张翔生给陈观玉写信,他曾是播音工作者,因追求理想碰壁,希望在深圳找播音员工作。陈观玉四处奔波为其找工作,虽屡遭冷遇,但仍安慰鼓励他继续自学奋斗,并寄去衣服、奶粉、画作和录音带。张翔生深受感动,不负期望,1985年成功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中央电视台记者。此后,他与陈观玉书信不断,始终铭记这份恩情。这段跨越千里的书信往来,不仅改变了张翔生的命运,更见证了两人深厚情谊。1991年金秋,张翔生和中央电视台的同事一起出差到深圳,登门看望陈妈妈,一直谈到海关即将闭关,才依依不舍离开。 广东阳江县的黄合彬多次受伤致胸部以下瘫痪,家境贫困的他被安置在低矮潮湿小屋,独自熬过三年孤寂时光,19 岁的他一度想轻生。1983 年 5 月,黄合彬从《南方日报》读到陈观玉的事迹后,写信倾诉不幸和求死念头,还希望陈观玉帮忙买收音机。陈观玉收到信后,立刻热情回信,劝导他珍惜生命,做生活强者,还附上药方并表示可寄收音机。黄合彬感动落泪,回信致谢并拒绝了收音机。此后八年间,两人书信不断,陈观玉还从拮据生活费中挤钱资助他。1991年大年初七,陈观玉在女儿、女婿陪同下前往阳江看望黄合彬,带去书、“利市”、贺年糖、收录音机和衣服。看到其居住环境恶劣,决定送轮椅。此次劳累让陈观玉病倒,但她无怨无悔。陈观玉的爱彻底改变了黄合彬的人生,他不再自暴自弃,坐着轮椅学习、生活,还掌握了家电修理技术,开了修理门店,精神重新 “站立” 起来。黄合彬家也因经商致富,住进城里小楼。他始终铭记陈观玉的恩情,收集其事迹报道,常唱《好人一生平安》,感恩这份改变命运的爱心。 1993 年春节前夕,陈观玉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看到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张家口,关切张北县张秀财家女儿张素珍因贫失学的情况。这让曾因家贫无法上学的陈观玉感同身受,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随后,陈观玉给张素珍家写信,讲述自己悲苦身世,鼓励他们与困难斗争,张素珍努力学习,还随信寄去一千元。收到钱和信,张素珍家人感动落泪,对这位陌生亲人充满感激。当年3月12日,陈观玉随沙头角镇考察组来到张家口张素珍家。小素珍激动地扑进陈观玉怀里,陈观玉也紧紧握住她的手,在场之人无不动容。陈观玉与家人亲切交谈,了解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在张北的两天半,陈观玉不顾疲劳和多病,走访两个乡、五个村、三所学校、六户农家,把爱和深圳人民的温暖带到每一处。3月24日,张家口市委召开陈观玉事迹报告座谈会,掀起学习热潮。小素珍在报告会上动情表示,陈奶奶和沙头角镇领导带来温暖、希望和真情,自己定不辜负期望,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当时,沙头角镇领导还当场捐款五万元用于 “希望工程”,陈观玉给小素珍母亲买了药品。这份跨越千里的爱心,点亮了贫困孩子的希望之光。 她让雷锋精神首次花开香港。沙头角与香港地缘相近、人文相亲。陈妈妈学雷锋做好事的故事在香港广为流传。为回应香港同胞的要求,2024年9月,“香港观玉学雷锋志愿者协会”在港注册成立,秉承“公益服务,关爱长者;社会服务,关心少年;增强深港社区人文交流”的服务宗旨,吸引近百名香港青年踊跃报名,成为内地首家辐射香港的志愿组织。两地志愿者携手,在香港沙头角等地先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村庄清洁日、清洁海岸线、为长者送福米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所到之处深受香港同胞的赞誉。一位青年志愿者说,当听说香港成立了观玉学雷锋志愿者协会,她毫不犹豫就加入了。因为陈妈妈的善举她从小就熟知,陈妈妈是大家心中的榜样。雷锋精神逐步在香港深入人心、生根发芽。 陈观玉老妈妈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做善事和关心下一代的伟大事业中。她用菩萨般的心肠,用无远不及的温暖,诠释着无疆大爱。 时光的车轮来到 2023 年末,陈观玉老妈妈已被病痛深深折磨。她的双脚浮肿得厉害,每挪动一步都成了难以企及的奢望,只能静静地卧于病榻之上。被病魔缠身的她,隐约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或许即将走到尽头。可即便在这样沉重的时刻,她心中牵挂的,依旧是那些尚未完成的善举。 原来,陈妈妈一直有个心愿,她打算在次年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前,拿出自己积攒的退休金作为启动资金,发起一个“雷锋爱心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宗旨是济困扶弱,给那些因贫困而读不起书的青少年送去希望和帮助,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病床上,身体极度虚弱的陈妈妈,仍强撑着精神,逐一联络了21家单位。不仅如此,她还提前拿出了自己仅有的600多元钱,仿佛那是她给予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暖馈赠。 然而,爱心与希望仿佛化作一剂神奇的灵药,竟让陈妈妈又从重病中康复。 陈观玉用无疆大爱点亮孩子们心中希望,自己内心里也充满希望。她给给别人带来快乐、带来力量,也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力量。雷锋精神在她的行动中代代相传,中英街里的初心故事将继续激励着更多人传递爱与希望。 盐田区区关工委主任林电雄为陈观玉老妈妈颁发“关心下一代终身成就奖”纪念章。林电雄称,陈妈妈是盐田“五老”榜样,始终关心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无私帮助、关爱他们,以行动传递温暖与爱心。颁发纪念章是对她多年来为盐田区关心下一代事业无私奉献的肯定鼓励,也饱含居民对其辛勤付出的感激。陈妈妈感动接过纪念章,谦虚表示关心下一代是应尽责任和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林主任还表示,陈妈妈用爱心关怀给予无数年轻人前行动力,希望通过表彰其贡献,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关心下一代活动,护航下一代成长。(倪申 张琴 通讯员 张浩霞 古国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