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聆听两会声音 做好红领巾领路人--安阳市南关小学少先队红领巾宣讲之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详细内容

    聆听两会声音 做好红领巾领路人--安阳市南关小学少先队红领巾宣讲之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时间:2025-03-14     作者:南关小学【原创】   阅读

    大家好!我是安阳市南关小学红领巾宣讲员李晓娟。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段镌刻在太行山上的奇迹——红旗渠的故事,以及它留给我们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2b50dd22a6a3affb61ae7dc93f32227.jpg

     一、山河为证:红旗渠背后的英雄史诗

    1960年的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面对生存困境,30万林县儿女以血肉之躯向太行山宣战!他们用铁锤钢钎凿穿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在悬崖绝壁间开凿出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排险队长任羊成腰系绳索悬于万丈深渊,碎石砸落满口牙却坚持作业;青年突击队凿穿青年洞,在粮荒中用野菜充饥却斗志昂扬。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宁可苦干,绝不苦熬”的信念。

     十年修渠,189人献出生命,256人重伤致残,却从未有人退缩。这不仅是水利工程的胜利,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史诗。


    5c6ad2a334399626a3ca276ad66b58b.jpg

    二、红旗渠精神的四重维度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将这份精神火种传递给下一代的重任: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没有现代化机械,就用双手和钢钎;没有粮食,就“野菜填肚皮,山泉当干粮”。红旗渠告诉我们:困难面前,唯有挺起脊梁、迎难而上,才能创造奇迹。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从县委书记到普通农民,从铁匠到石匠,每个人都是筑渠者。这启示我们:集体的力量能移山填海,团结的意志可改天换地。

    科学求实,勇于创新   工程师吴祖太殉职前仍在优化图纸,群众发明“土吊车”解决运输难题。这教会学生:智慧与勇气并重,创新与实践同行。

    无私奉献,心怀家国   那些将生命留在太行山上的无名英雄,用行动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f2ff4503b9a7685ab44fbf118f85309.jpg


     三、让红旗渠精神在课堂中生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

    以史育人:通过纪录片、实地研学,让学生触摸悬崖上的凿痕,感受“一滴水就是一粒粮”的艰辛。

    以行践知:在劳动课中组织团队协作挑战,在科学课中设计“模拟开渠”项目,培养迎难而上的品格。

    以情化人:讲述任羊成“除险队长”的故事时,引导学生思考:当个人利益与集体使命冲突时,该如何选择?

     四、新时代的“红旗渠”:我们的使命

    今天的中国,虽不再缺粮缺水,但科技攻坚、乡村振兴的“新渠”仍需开凿。让我们告诉孩子们:

    北斗团队26年磨一剑是新时代的“凿山精神”;

    脱贫攻坚中300多万驻村干部是新时代的“排险队”;

    而教室里每一份认真完成的作业,操场上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都是少年对红旗渠精神的致敬!

    红旗渠的水依然在流淌,但比流水更永恒的,是那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让我们以师者之心传承火种,以少年之志接续奋斗,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