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初心育桃李 听课评课促成长--文峰区何官屯小学听课评课活动时间:2025-04-03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正是学习的大好季节,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3月24日—4月3日,文峰区何关屯小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学校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
六年级《竹石》古诗教学中,贾校长只用了简单明朗的板书设计,以“读这首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为引子,一珠穿线,贯穿于整堂课。他深悟文本,通过精准提问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感悟,深琢语言明确精炼,具有启发激趣的特点。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大胆展示,相互评价,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一气呵成,既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延伸,助力学生思维的进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年级《习作:他一了》作文课,管老师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通过回忆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活跃思维诱发情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通过切身体验,学生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构建自己的思路。
四年级语文《猫》一课,牛老师从照片导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不仅能够主动朗读,主动思考,更根据关键词句,分析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
三年级范老师讲授第二单元复习课,亮点突出。教师对单元知识梳理清晰,以思维导图串联字词、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课堂注重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回顾知识。 在《端午粽》的授课中,一年级的杨老师通过展示粽子的图片,包粽子的视频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直观的感受了端午习俗。课堂参与度高,学生积极性强,从多种方面掌握了粽子的写作方法。但教学环节中互动环节较少,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分享自己端午节的经历,在情感上引入更多生活实例与文化故事。
六年级《解比例》一课,索老师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讲解过程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从比例的基本概念到解比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逐步深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不仅讲解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大量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常老师讲授《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她教学语言简洁准确,讲解细致耐心,教态亲切自然,营造积极课堂氛围。在学生讨论时增加巡视指导,对基础薄弱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在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效果好。 四年级李老师的《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课围绕“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展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数轴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保留位数与精确度的关系。课堂练习设计层次分明,从基础到拓展,注重学生思维训练。整体教学逻辑清晰,学生参与度高,有效落实了核心素养。 杨老师带着三年级学生上了一节有趣的《年月日》。课堂开始,杨老师让同学们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来了解年月日的来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导入课题。然后由观察两张年历,让学生们发现一年中有12个月,并且如何区分大小月以及特殊的二月。明白年月日之间的联系。接着同学们在杨老师的引领下一起使用拳头记忆法和儿歌记忆法来巧记大小月。学生学习积极,效果良好,收获满满。 二年级《解决问题》一课,姬教师明确了通过剪小人活动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一知识目标。在课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剪小人的方法,并且认识到小人的对称特征,达成度较高。 听课结束后,贾校长带领老师们共同对活动内容进行研讨,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探讨,对每一节课堂中的亮点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出现的不足也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改进办法,促成新的共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参会教师们认真记录,积极汲取他人之长,不断反思提升自我,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此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大家在听评课、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思想的火花在此刻碰撞。学校始终关注常态课堂,关注教师发展,相信在这样的坚持下,定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