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深耕校共体教研 赋能教育新发展 ——东兴区实验小学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城乡校共体联合教研活动
    详细内容

    深耕校共体教研 赋能教育新发展 ——东兴区实验小学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城乡校共体联合教研活动

    时间:2025-04-09     作者:教育文摘网【原创】

          为进一步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合作,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推动学校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之间的教学交流,2025年4月1日至4月3日,内江市东兴区实验小学校开展了2025年春季学期城乡学校共同体联合教研活动。

          此次教研活动,内江市东兴区实验小学校作为主办学校,各教研组精心策划活动,整合资源搭建交流平台,主讲教师们立足学科特色,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呈现了多节精彩纷呈的教研课;各共同体学校教师在评课议课环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示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语文篇——在知识与文化中快乐遨游

    品《端午粽》香 悟文化传承


    图片1.png


          易月慧老师从传统节日习俗入手,以“解密外婆的粽子配方”等任务为导向,采用让学生“掀锅盖——闻清香,剥粽叶——尝一尝”等实物教学方式,让一年级4班的学生沉浸式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整堂课趣味盎然,学生不仅提升了语文能力,还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读《动物儿歌》 探动物世界

     

    图片2.png


          张黎老师以“虫”字的演变为起点,采用视频识字、识字大转盘等趣味形式,让学生轻松认识动物名称和相关字词。通过“谁+在哪里+干什么”句式进行仿写,有效锻炼学生表达。整堂课游戏丰富,一年级2班学生参与度极高,在欢乐中感受语文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小马过河》 智慧成长

     

    图片3.png

          廖明婉老师通过引导二年级1班的学生对课题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接着,带领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分析小马过河的原因与遇到的困难。在探究小马成功过河的秘诀时,以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完成“真诚建议卡”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真诚请教、开动脑筋、勇敢尝试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这些秘诀解决难题,让语文学习在生活中延续。

    《中国美食》 “烹”然心动

     

    图片4.png

          雎怡丹老师以美食视频引入,带领二年级11班的学生跟随哪吒开启探索之旅。课堂以“菜单展览厅”等五大任务为路线,让学生在朗读、分类、讨论中认识美食、食材、烹饪方式,在趣味活动里感受汉字魅力与美食文化。最后,学生带着“我是小厨师”的课后任务走出课堂。整堂课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中国美食的丰富多彩,增强文化自豪感 。

    探秘《海底世界》 AI助力奇妙之旅

    图片5.png

     

          兰雅洁老师通过“巴克队长”的来电,趣味导入课文,瞬间调动起三年级10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堂设置消除警报学字词、完成探险地图理脉络、探寻海底奥秘等多样任务,学生通过朗读、思考、想象,从光影、声音、动物、植物、矿产资源多方面了解海底。整堂课以巴克队长的来电开启学习之旅,又以巴克队长的来电结束课程,首尾呼应,激发学生探索欲,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海底的神奇,在AI技术的展示中感受科技的无限可能。

    《囊萤夜读》 感悟勤奋之光

     

    图片6.png

          滕聪颖老师以视频导入课文,通过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带领四年级3班的学生深入探索文言文的世界。滕老师借助丰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培养文言文语感。互动环节中,学生踊跃分享学习感悟,汲取车胤勤奋的精神力量。整堂课教学方法多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还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索《手指》奥秘 感悟合作真谛

    图片7.png

     

          粟小敏老师以丰子恺画作与已学课文《白鹅》引入课文,激发五年级8班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粟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找中心句,探究大拇指姿态、性格、作用,感悟大拇指的品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其他手指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开展握笔小实验,让学生亲生感受手指的作用,领悟“手指各有长短,团结协作才更强”的道理。

    数学篇——趣味探索 点亮数学之光

    《认识平面图形》

     

    图片8.png

          何双老师精准锚定“认识常见平面图形”这一核心目标,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性,巧妙运用直观教具与生活实物,搭建起生活与数学图形之间的桥梁。精心设计“我会找—我会操作—我会认—我会分—我会说”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调动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感知图形特征,深刻把握图形的本质属性,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跨越。

    《神奇的七巧板》

     

    图片9.png

          田文秀老师以七巧板为载体,通过组织学生用七巧板拼三角形、长方形等活动,将“玩、做、学”有机融合,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创造力。后续若在操作指导、数学思维深化以及课堂管理细节上进一步优化,将更有助于学生在趣味拼搭中洞察数学本质,达成手脑协同发展的学习成效。

    《认识轴对称》

     

    图片10.png

          汤静老师以“操作—观察—归纳”为教学主线,借助“折一折,剪一剪,验一验”的实践活动与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轴对称图形的数学内涵。整堂课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成功实现从生活现象到数学概念的抽象认知过程。

    《平移》

     

    图片11.png

          龙雨老师沿着“生活经验—操作感知—数学抽象”的脉络开展教学,通过平移小房子这一活动,引导学生从对生活中平移现象的观察逐步过渡到对平移概念的建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从直观感知平移到理解数学意义上平移的进阶,为后续学习旋转、轴对称等几何变换积累丰富的经验,培育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能力。

    《认识面积》

     

    图片12.png

          罗群老师以“感知—操作—抽象”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抽象出面积概念,尤其在对比周长与面积的设计上有效突破了学习难点。本堂课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面积概念体系,从“直觉比较”走向“量化分析”,为后续学习面积公式、发展量感与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图片13.png

          罗瑜老师以“猜想—验证—应用”为教学路径,组织学生开展多元操作与思辨活动,引导学生从经验感知迈向数学推理,成功突破“任意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的形成过程,充分彰显“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逻辑思维能力。

    《旋转》五年级五班

     

    图片14.png

          张抒艺老师以“说旋转”、“画旋转”为主线,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多元操作以及运用技术工具,帮助学生从对旋转现象的感知上升到数学建模层面。此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严谨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复杂图形变换筑牢根基,同时让学生体悟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

    综合学科篇——学科融合 教研共进

    美术课堂:色彩与生活的对话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王影老师在三年级3班执教的《橙色的画》,以“橙色”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橙子、晚霞、秋叶等实物与图片,学生感受到了橙色的温暖与活力。王老师还巧妙设计调色实践环节,学生在混合红、黄颜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橙色系的深浅变化,还创作出《丰收的果园》《夕阳下的家》等充满童趣的作品。 

    科学课堂:探索月亮的奥秘

     

    图片17.png

          廖兴老师在四年级1班执教的《月亮》,课堂通过动态模拟月相变化的动画演示、实物演示等活动,带领学生直观理解月亮的阴晴圆缺规律。廖老师还启发学生结合古诗词与神话故事,讨论月亮的文化意义,既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又渗透了传统文化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数字化学习初体验

     

    图片18.png

          彭博老师为三年级2班学生带来的《学习如何通过浏览器搜索和保存图片资料》一课,学生通过任务驱动,逐步掌握关键词检索、筛选有效信息、安全下载图片等技能。课堂中,彭老师融入“文明用网”教育,指导学生正确标注图片来源,培养尊重版权的意识。 

    英语课堂:情境中的语言实践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谢丹老师在五年级6班执教的《Module 5 Unit 2: It’s too big for you》,课堂创设“购物达人秀”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对话等形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It’s too...”“Try this one.”等句型。谢老师巧妙融入德育,借助衣物尺码选择的话题,鼓励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学会尊重与包容。  

    体育课堂:安全运动促健康

     

    图片21.png

          何操老师的《前滚翻》的课例展示,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何老师结合五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的基础能力与需求,结合前滚翻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情感,设置多种练习手段和辅助措施,强调同伴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图片22.png

          李杨老师的《立定跳远》课例展示,以“学-练-赛-评”的模式开展教学,首先由体操垫小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了准备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然后充分利用体操垫组合的优点,在练习环节上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小组到多人练习。最后以游戏和比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不怕辛苦的精神。

    音乐课堂:旋律编织出艺术画卷

     

    图片23.png

          颜巧老师带着一年级12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有趣的音乐教研课《小雨沙沙》。课堂中,动听的音乐,如同一幅画卷,每一笔都细腻描绘着情感的波动,它像晨曦中的露珠,清晰而透明,它像山间的溪流,潺潺而悠扬。孩子们的美育得到了发展。

    评课议课篇——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

          教研课后,各学校教师代表积极发言,围绕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运用、课堂互动效果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不仅肯定了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尝试,还围绕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图片24.png

          教学目标达成:教师们着重考量教学目标是否契合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学情。例如在语文课堂中,《端午粽》教学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深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高度契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文化感知的目标;数学课堂上,《认识面积》课程借助丰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抽象出面积概念,成功达成知识技能与思维发展的目标,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 。

          教学方法运用:对教学方法的研讨聚焦于其多样性、有效性与创新性。在语文教学里,《小马过河》采用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完成“真诚建议卡”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数学教学中,《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以“猜想—验证—应用”为主线,通过多元操作与思辨活动,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契合数学学科重推理、重实践的特性,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逻辑思维能力 。

          课堂互动效果:关注课堂互动是否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参与度。如英语课堂创设“购物达人秀”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对话,让学生在互动中灵活运用句型,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综合学科的美术课堂,在《橙色的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创作,学生积极投入,互动环节让课堂成为思维与创意的展示舞台 。

    图片25.png


    图片26.png

          本次城乡学校共同体联合教研活动成效斐然,意义深远。各学科教师立足学科特色,积极创新实践,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热情。语文课堂传承文化,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千年底蕴;数学课堂注重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引领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综合学科融合创新,为学生打开多元发展的大门。

          此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有效促进专业成长。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校际合作,常态化开展高质量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师资交流,共同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推动内江市东兴区城乡学校共同体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王莉 周培 罗春玲 张蕊)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