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春风送暖踏青行 银龄初心映红途—中共平潭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党支部开展“银龄砺初心·春韵启新程”红色研学活动
    详细内容

    春风送暖踏青行 银龄初心映红途—中共平潭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党支部开展“银龄砺初心·春韵启新程”红色研学活动

          教育文摘网5月6日福建讯(陈强 通讯员 林宜合)四月的闽中大地,春意盎然,山花烂漫。在这生机勃发的季节里,平潭综合实验区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于2025年4月29日组织部分党员、协会理事以及分会长一行37人,赴永泰、闽清开展“追寻红色记忆 感悟乡村振兴”主题研学活动。此次行程涵盖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嵩口古镇、永泰天门山景区及闽清宏琳厝等风景名胜,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历史,感受乡村振兴新貌,进一步激发离退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图片1.png


          清晨,研学队伍首站抵达永泰县塘前乡官烈村的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这座庄严肃穆的仿古四合院建筑,承载着福建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1944年,中共福建省委迁驻于此,领导全省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在纪念馆内,老同志们认真聆听讲解,驻足观看陈列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尤其是镌刻着41位革命烈士英名的大理石墙,令大家肃然起敬。协会党支部书记陈炳华同志动情地说:“革命先辈的牺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作为退休教师,我们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为下一代讲好党的故事。”


    图片2.png


          午后,研学团走进被誉为“福州唯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嵩口古镇。这里保存着60余座明清古民居,大樟溪环绕其间,古渡口、镏金屏风、半月居等景点诉说着千年文脉。在民俗博物馆,老教师们对展出的农耕器具、乡土文物赞叹不已;漫步直街,石板路两侧的商铺与民宿焕发新生,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协会理事们感慨道:“嵩口的保护开发模式值得平潭借鉴,乡村振兴既要留住乡愁,也要激活文旅活力。”


    图片3.png


          次日上午,队伍驱车前往永泰天门山景区。天门山景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宛如世外桃源。因山顶巨石形如天门而得名,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悬索式玻璃桥,两头高,中间低,和峡谷的落差高达168米,观景视角绝佳,让不少人既兴奋又紧张。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一路上瀑布成群,万石飞瀑尤为壮观,激流飞溅,水势磅礴,经过水潭缓冲之后化作潺潺溪流。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每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让人感到神清气爽,仿佛身心都得到了一次洗礼。年近七旬的退休教师们精神矍铄,笑言:“登山虽累,但看到这样的自然造化,顿觉心旷神怡!”


    图片4.png


          行程最后一站是闽清宏琳厝,这座占地1.7万平方米的清代古民居,以666间房、严密的防御系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老同志们穿梭于纵横交错的廊道,惊叹于燕尾脊、马鞍墙的精巧设计,更在文泉书院旧址前追忆黄乃裳等先贤的爱国事迹。协会会长陈炳华同志总结道:“宏琳厝不仅是建筑瑰宝,更见证了闽清人民的家国情怀,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初心一脉相承。”  


          暮春的风掠过平潭海峡两用大桥,研学团载着满车春光与收获归来。这群“银龄教育者”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以镜头定格生态之美,以笔墨书写文化传承,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初心誓言。此次参观游览活动,不仅让离退休教育工作者们欣赏到了春日的美景,领略了历史文化的魅力,更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发挥余热,为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