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司法“触手可及”,通川区法院为群众幸福加码司法为民守初心,情系民生显担当 在巴山渠水之间,四川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法院始终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以一系列务实举措,为百姓排忧解难,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得以彰显,绘就了一幅幅温暖人心的民生司法画卷。 高效执行,让公平正义“变现” 执行工作是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通川区人民法院以雷霆之势,直击“执行难”。面对涉民生案件,如拖欠农民工工资、交通事故赔偿等,开辟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案款。在“通达之剑 春风行动”执行专项行动中,全体执行干警闻令而动,他们或是清晨出击,趁被执行人不备将其找到;或是深夜蹲守,只为让逃避执行的人无处遁形 。在一次执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中,执行法官经过多方调查,发现被执行人隐匿财产,法官们毫不退缩,通过与银行、工商等部门协作,成功冻结被执行人账户,最终将拖欠许久的工资足额发放到农民工手中 。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执行干警53人次,涉及案件20余件,和解11件,执行完毕9件,拘传15人,拘留5人,执行到位金额57万余元,让胜诉当事人的权益得以真正实现,让司法裁判不再是一纸空文 。 多元解纷,化解矛盾于萌芽 通川区人民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法官 + 人民调解员”协同作战,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2023年9月,某村24位村民因被拖欠工资长达三年,无奈来到法院起诉 。立案庭庭长程均永、副庭长张阳与“彭姐工作室”负责人彭绪瑶迅速组成工作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多次调解,仅用五天时间,就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为村民办理了司法确认 。村民们不花一分钱,就追回了21万余元的“血汗钱”,结束了漫长的讨薪之路 。像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诉前调解矛盾纠纷5048件,让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妥善解决,节约了司法资源,也减轻了群众的诉累。 智慧司法,让诉讼服务触手可及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通川区人民法院积极拥抱科技,打造智慧法院。“24小时自助法院”的上线,为当事人提供了全天候、不打烊的自助诉讼服务 。当事人可以随时在自助设备上办理立案、文书送达、材料提交等业务,智能云柜实现了当事人与法官之间无接触式材料流转 。同时,“指尖诉讼”“微法院”“云上法庭”等平台的广泛应用,让当事人即便身处异地,也能通过网络参与诉讼 。青宁镇的村民王某和李某通过手机操作“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成功在网上立案3起,涉农案件网上立案率、“云上开庭”率大幅提升,极大地减轻了群众打官司的负担 。 护航民生,全方位守护百姓权益 在民商事审判中,通川区人民法院聚焦民生热点,审结各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危险驾驶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62件,守护百姓的生命健康和信息安全 。大力整治建工领域乱象,审结涉房屋买卖、建设工程等案件457件,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贡献力量 。依法审理追索劳动、劳务报酬纠纷321件,涉及金额921万余元,让“打工人”不再忧“薪”。在执行环节,强化失信联合惩戒,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765人次,限制高消费2058人次,有力维护了司法权威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通川区人民法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福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为通川百姓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 。(编辑: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