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双向奔赴话衔接 文化交融促成长 ——内江市中区严翠萍工作室赴越西县幼小衔接教育交流活动
    详细内容

    双向奔赴话衔接 文化交融促成长 ——内江市中区严翠萍工作室赴越西县幼小衔接教育交流活动

    时间:2025-05-23     作者:教育文摘网【原创】

          为落实四川省欠发达县教育帮扶政策,受内江师范学院邀请,内江市市中区严翠萍工作室于2025年5月21日至22日赴越西县,与当地教师围绕“幼小语文衔接”展开深度交流,以专业对话赋能两地教育“双向生长”。

     

    图片1.png

    专题讲座:趣味衔接守护学习天性

          严翠萍老师以《双向奔赴 共筑根基——小学视角下幼小语文衔接的实践路径》为题开展专题培训。她首先通过一段小学一年级课堂视频,直观展现幼儿园游戏化学习与小学系统化教学的差异。针对拼音学习断层、家长认知偏差等痛点,严老师结合30年教学经验,分享了一套“无痕衔接”策略:在拼音启蒙中,她建议用“拼音王国奇遇记”动画课创设情境,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认识声母韵母,再通过“描虚线写拼音”“字母卡片拼图”等游戏锻炼手部精细动作,避免机械灌输;在识字教学中,她倡导将汉字与生活场景结合,比如发起“家庭识字地图”活动,让孩子记录冰箱、电视等物品的汉字,或通过甲骨文动画讲述“日”“月”等字的演变,让识字从抽象符号变为有温度的文化探索;阅读能力培养上,她提出“指读纠偏—配乐共情—角色思辨”三步法,并以《小红帽》为例演示“三层次提问法”,从“故事里有谁”的事实认知,到“大灰狼为何假扮外婆”的逻辑分析,再到“如果你是主角会怎么做”的创意表达,引导幼儿在趣味讨论中提升思维能力,避免机械灌输破坏阅读兴趣。“衔接的关键是守护好奇心,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严老师的分享引发现场老师强烈共鸣。

     

    图片2.png

    深度研讨:文化碰撞激活教育智慧

          讲座结束后,一场聚焦“本土化衔接”的深度研讨随即展开,将理论策略与越西县教育实际紧密结合。越西县教师坦诚提问:“在彝族聚居区,如何让幼小衔接既遵循教育规律,又融入本土文化基因?”严翠萍团队结合彝族聚居区教育特点,与当地教师共同探索适配路径:针对幼儿专注力培养,双方探讨将“彝族童谣节奏训练”与“5分钟专注小挑战”结合,让传统歌谣的韵律成为提升注意力的“天然教具”。在语言活动设计上,越西县教师提出“用彝族民间故事开展早期阅读”,严老师建议可将故事中的象征元素设计为“偏旁部首猜猜乐”等识字游戏,让古老传说成为汉字启蒙的生动教材。

          严翠萍老师感慨:“当‘拼音王国’遇见‘彝族童谣’,当‘汉字演变’融入‘火塘故事’,民族地区的教育才能真正扎根。越西县教师对本土文化的创造性思考,让我们看到教育帮扶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以尊重与理解为基石的智慧共生。”

    图片3.png

          当趣味衔接的智慧遇见本土文化的温度,教育便有了跨越地域的生命力。期待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谊,能持续滋养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共同守护孩子们从“幼”到“小”的每一步成长。(陈璐尧)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