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面图形探奥秘 教学相长绽精彩 ——安阳市南关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时间:2025-05-30 为深化新课标理念实践,提升空间与图形教学质量,2025年5月28日,安阳市南关小学一、二年级数学教研组聚焦“认识平面图形”课题,精心组织了一场集“集体备课、课堂展示、互动评课”于一体的专题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深度参与,通过智慧碰撞与实践反思,共同探索低学段图形教学新路径,成效显著。 智慧众筹:集体备课凝共识 活动前期,教研组以“平面图形”教学为核心展开深度集体备课。主备人薛盼盼老师基于学情分析,提出“复习导入—猜测验证—归纳应用”的教学框架。全体教师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图形特征”、“如何有效关联生活实例深化理解”等关键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现场氛围活跃,青年教师积极提问,资深教师倾囊相授,智慧火花不断迸发。经过反复研磨,最终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探究的共识教案,为精彩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情境课堂:绘本破案启思维 课堂展示环节,张泽涵老师匠心独运,精准把握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她创新性地改编绘本《谁偷走了西瓜》,创设了引人入胜的“寻找偷瓜贼”趣味情境。学生们化身“小侦探”,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驱动下,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观察、对比、分析图形特征的活动中。 每一个“破案线索”都巧妙对应一个数学知识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核心特性,在孩子们充满乐趣的推理过程中被逐一“揭秘”。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动的故事中变得鲜活可感。学生们不仅轻松掌握了图形的特征,更在“观察—感悟—应用”中自然建立起“面在体上”的空间观念。 随后的“猜猜信封里的图形”、“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等环节,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想象、验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原型紧密相连,深化了理解与记忆。张老师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实现了兴趣驱动与知识建构的完美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多维评课:深耕细作向未来 评课环节,教研组从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目标达成度等多维度展开深入研讨。教师们一致高度评价张泽涵老师的展示课,认为其巧妙融合绘本故事与数学教学,是情境化教学的优秀范例;其设计的游戏化活动精准激发了低龄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全员高效参与,教学效果直观显著。 针对教研核心议题,张红春主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练习课设计需紧扣重点,精选习题,做到由易到难、形式灵活、题型多变;课堂教学应善于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衍生新问题—再解决”的动态过程中查漏补缺,深化知识掌握。 活动最后,董晨毅校长做总结强调:练习课应坚持以“练习为主、适当指导”为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导、练、议、评”有机结合。练习形式需契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口练与笔练、集体练与个人练交替进行,要求教师“心中有纲(课标、目标)”、“眼中有生(学生实际)”。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此次教研活动以“共研、共进、共成长”为目标,展现了安阳市南关小学数学团队深耕课堂、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专题教研为主,深化教学研究创新,让数学教育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