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首日,这所学校全体教师的学习热情更加炽热滚烫!7月3日上午,卧龙区师德师风建设专项培训开班仪式在第一完全学校举行。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 500 名骨干教师现场参会,南阳市十三全小学部8名教师参与现场培训,其余教师在学校分会场通过直播同步学习。 镜头一: 专注.炽热滚烫的学习之姿 七月的热浪裹挟蝉鸣,却未阻隔追光的步履。在十三全小学部分会场,40余名教师老师们以专注之态、碰撞之姿,踏上这场追光之旅,学习热情如盛夏骄阳,炽热而浓烈。 8:10分的开班仪式拉开了培训的序幕。河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孟江涛以《让璀璨化作繁星点点》为题作专题讲座,孟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从教经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师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良好状态,以自身的优秀品质感染学生,传递美好。老师们化身“追光者”,端坐屏前凝神聆听,笔尖沙沙记录思想之火。 镜头二:思辨·课间升温的思想交锋 下午的培训同样精彩纷呈。来自郑州四十七中的张建涛老师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引领学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分享。他从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为老师们指明了引领学生成长的方向。卢升老师带来《以微光守候,待群星闪耀》,强调了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智慧守护、静待花开的重要性。殷德静老师分享《做学生心灵的点灯人——在教育深耕中淬炼师德的温度与光芒》,引导老师们赋能专业成长,用爱与责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培训休息时间,大家围绕专家的观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热烈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了对师德师风的理解。 镜头三:坚守·热情未散的星火余温 第一天的培训落下帷幕,但老师们仍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不舍离去。几位教师代表走上台,真诚而动情地分享着当日的学习感悟。 今天的师德讲座让我感受到了做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张建涛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讲述了他的教育故事。讲到情节记忆教学法时,他强调集体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关键,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在教学中,是否可以尝试大胆去做,利用学校的各项体育文娱活动,有意识的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鼓励培养。其次是流动的芬芳,张老师的教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当他收到许多美丽的鲜花时,他把鲜花送给了获得文明宿舍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他的影响下又送给了辛苦操劳的宿管阿姨。这是一份爱的传递,一份温暖的传递,一份教育的传承。他的教育成就还体现在他的教育智慧,在仪式感中成就学生。他利用端午节,营造一举高粽的氛围,用橙子鼓励学生心想事橙,用状元粥为学生加油鼓劲。为提高班级凝聚力,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学生功力,他和学生共绘一幅画,共唱一首歌,共看一部剧,共写一篇文,这些都是他教育中的智慧火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这些榜样老师看齐,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育人理念,教育之法,智慧之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王泽红 参加此次培训,聆听诸多老师的分享,但我对孟老师的经历所总结的人生智慧及他的“脚下有路无惧遥,踏足之处皆坦途” 的感悟愈发深刻。作为小学教师,老师的交流如养分,滋养了我对教育的认知,指明了我对工作实践的方向,尤其是屡败屡战的名师之路,从未摧毁孟老师对教育专业的执着追求,这实足令人佩服,不免让我心生敬意。培训里他讲述的教育故事,让我重温了教育的情怀底色。送课下乡、疫情期间做志愿者,对自己的课堂精益求精,这些行动传递的是对学生的爱与责任。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要关注他们的情绪与心灵。一次谈心、一次鼓励,都可能成为点亮童心的光。我愿以爱为帆,在教育旅程中,做温暖且坚定的同行者,陪孩子奔赴各自的远方。 线上培训虽已结束,却是教育新征程的起点。未来,我会把所学融入日常,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姿态,在小学教育这片土地深耕。秉持 “脚下有路无惧遥” 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让自己的教育之路,成为学生成长的坦途,也成就不断进阶的自己 。 --余兰果 今天听了四位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孟江涛老师坚持送教下乡,他乐教爱生,把对教育的热爱播撒到中原大地。张建涛老师教会我们不管处在哪一个阶段,都不能拒绝成长。卢生老师告诉我们找到学生错误中的闪光点,正确中的失误点。殷德静老师坚持家访,坚持阅读,用教育之光,照亮成长路。 其中张建涛老师的师生观和教育家精神令我深受启发。他强调师生平等对话、相互成就,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教师成长观倡导终身学习与反思实践,认为教育者需在育人中实现自我超越。这种以爱育爱、以智启智的教育情怀,生动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树立了精神坐标。他说要把开学第一课上成育人每一课,抓好点,连成线,铺成面,构成体,让心有大我、志成报国的理想信念在一届又一届学生心中扎下根,发出芽,开出花,结出果。未来,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 王颢玉 今日听了四位老师的讲座,收获颇丰: 老师们都强调了“关爱学生”和“终身学习”两个方面 1.关爱学生方面: 孟江涛老师强调提供“情绪价值”,让教育有温度; 张建涛老师主张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卢升老师提出系统的“特殊学生关爱措施”(改变路径-找出成因-帮助渠道-规划路线-正向反馈);殷德静老师通过“家访”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学生内心。 对照自身:我应当积极反思,平时课下应多与学生谈心交流,建立起密切的情感纽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 终身学习方面: 孟江涛老师倡导在尝试中锻造“韧性”(人生四行); 张建涛老师认为教师应坚持“持续成长”。在不同的阶段都应继续学习;卢升老师以“榜样引领”(以魏书生老师为榜样)激励学习。 殷德静老师通过“持续阅读与写作结合”精进专业。 对照自身:我作为一名新教师,需精研课标、备好课、上好课,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储备。 此次讲座深刻启发了我对师德师风内涵的理解。我将内化这些宝贵的理念与实践经验,积极反思,将关爱融入日常互动,将学习贯穿职业生涯,努力成为一名更有温度、更具成长力的教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身专业精进不懈努力。 ---- 杨和豪 这次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如同一场及时雨,浸润了我的心田。几位专家们深刻的剖析与真挚的分享,不仅让我对“教师”二字承载的千钧分量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在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震撼与深刻的触动。这场学习于我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责任的唤醒。 孟江涛老师注重让教育有温度且有个性,将英语课融入戏剧,说唱,让学生全员参与,让课堂生动有趣,这也是我以后要学习的地方。 不问结果,脚步不停的态度令人敬佩,“执着是优秀人的共同品质”这句话滋润着我的心灵。 师德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宣言中,更蕴含在点滴细节里—卢升老师和殷老师的脚踏实地,鼓励的眼神、耐心的解答、一次次家访之路,对特殊学生的培养……这些细微之处,正是高尚师德在日常教育行为中最真实、最动人的折射。 这次专题培训,不仅深化了我对师德师风重要性的认识,更激发了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未来的教育之路漫长而光荣,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锤炼师德修养,提升育人本领。 ----- 张泽向 聆听殷德静老师的两次分享,我深受触动。殷老师对阅读的痴迷令人钦佩,她坚持写作,文采飞扬,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积累与沉淀。正如她所说:“追光而行,用力生长,心有花开,岁月生香。”这种向下扎根,向阳生长的态度极具感染力。 殷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必须靠学习证明自己的价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悟到阅读和学习是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在教育中,我们也应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像殷老师一样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 未来我将努力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坚持写作,记录教育心得,反思教学实践。我会以殷老师为榜样,将学习的热情传递给学生们,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相信,只要心怀热爱,坚持学习,我们都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 黄慧馨 参加此次教师培训,我如沐春风,获益匪浅。四位名师风采各异,却都以"坚持"为精神底色,用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初心与担当。孟江涛老师十几年如一日行走教育长征路,足迹遍布乡野,用送课下乡点亮希望;张建涛老师晨语共勉持之以恒,似春风化雨润泽心灵;殷德静老师家访足迹与阅读笔记交织,铸就育人路上的精神丰碑。 张建涛老师的教育实践尤其令我动容。当看到他与学生共同绘画、唱歌、观影、分享美食的温馨画面时,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最美的模样——在自然的互动中传递师爱,于日常的相处中浸润德育美育。这些共同创造的教育瞬间,成为师生生命中不可复制的精神印记,必将持续滋养学生未来的成长之路。这也深深的激励这我,为我指明了努力方向。 展望未来,我将以这四位名师为楷模:精进专业素养,深耕育人艺术;创新集体活动,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坚持每日谈心,在相处过程中逐渐走进学生的内心,使每位学生都能脸上有笑容、眼里有亮光,做一位学生真正喜欢的老师。 ——耿永鑫 参加此次师德师风培训,四位老师的分享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教育之路,令我深受触动与启发。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师者大爱——将每一位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倾注全部心血与温情。 孟江涛老师那句"当你走上讲台时,你的眼里应该只有学生,没有其他的任何东西",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者应有的专注与纯粹;张建涛老师"你眼中的学生是天使,那你每天就生活在天堂,你眼中的学生是魔鬼,那你每天就生活在地狱"的话语,更让我明白教师的心态与视角,会极大地影响教育的温度与质量。卢升老师针对特殊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以专业与耐心打开学生心门;殷德静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家访,用脚步丈量家校之间的距离,他们的教育实践生动展现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厚内涵。 作为一名初入教坛的新手教师,此次培训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深刻反思。初任班主任时,我片面地将"威严"等同于管理,过度强调纪律与规矩,却在不经意间疏远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学习,我清晰认识到,优秀的教育者应当刚柔并济,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给予真诚关爱,既要在课堂与班级管理中树立原则、维持秩序,又要走进学生内心,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建立信任、真诚交流,真正做到严厉与慈爱并存,成为学生既敬重又亲近的引路人。 ---- 王蓝笛 此次师德师风培训使我收获颇丰,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感悟。 孟江涛老师的演讲热辣滚烫,让我体会到他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深深的喜爱。脚下的路就是最平坦的路,保持心平气和,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回首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高度,到达了山峰,一切又是那么顺其自然。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方面:其一,永远不要对工作说“不”。自己要行,平台也好,很多事情本身就有意义,我们就要修身修心,不问结果,放手去做,体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其二,热爱学生,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楷模。做一个温暖、有趣、有坚定的教育信仰、能时刻关注学生并及时给他们回应的老师,体现出仁爱之心。 “宏志”老班张建涛老师从短视频入手分享自己的感悟,让我体会到一个好老师要时刻反思,从中体现出的师生观、成长观和平台观是教育家精神的具象化。张老师对于学生理想信念的指导全面又细腻,对于学生独特性的因材施教浸润心灵,真正做到了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是师者楷模。 卢升老师的成长之路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学习不足,需要以榜样为力量,向身边优秀的老师学习,多记录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并以思想引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班风班纪建设中,秉持尊重、沟通、包容的原则,呵护特殊学生,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殷德静老师的教育深耕使我看到了阅读、写作与关爱的力量。阅读可以丰富专业知识储备和文学修养,以更广阔视角育人。坚持写作会帮助我们深度反思,不断精进教学理念。而家访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带着对学生的关爱走进学生家庭,更能走进他们的内心。这三方面一个向内滋养精神,一个锤炼思维,一个向外联结家校,都在敦促我成为更有深度、温度与广度的教师,于教育路上且行且思且成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此次培训我深感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提醒我要保持空杯心态,不断反思精进。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将把培训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与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成为一名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的优秀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燕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十三全小学部的老师们正以专注学习汲取力量,以激情碰撞凝聚智慧,追着师德师风的光,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明日星火预告】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明日,十三全小学部全体教师将继续续写“追光日记”,在教育的征程中追光前行,绽放璀璨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