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校园之友 >>招生就业 >> 美术教育中的习惯与态度养成--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
    详细内容

    美术教育中的习惯与态度养成--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

    时间:2025-08-30     作者:南关小学【原创】   阅读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感共鸣。教育的本质不在于花样繁多的教学技巧或层出不穷的新名词,而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端正的态度。美术教育亦是如此——它不仅是培养绘画技能,更是通过艺术学习塑造孩子的思维方式、专注力和审美品格。  

     

    一、美术教育,习惯先行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句话在美术课堂上同样适用。许多学生刚开始画画时,可能会因为“画得不像”而沮丧,甚至放弃。但真正决定他们进步的,不是天赋,而是习惯——是否愿意坚持练习、是否认真观察、是否保持桌面整洁、是否耐心完成作品。 比如,在低年级的课堂中,我会强调“课前准备”的习惯:画笔摆放整齐、画纸平整。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长期积累下来,能让学生形成有序的学习态度。而在高年级,则更注重“观察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先仔细观察对象,再动笔,而非凭印象随意涂抹。正如文章所说,习惯的力量会在时间的复利下显现,坚持每天画一幅画的学生,一年后的进步必然远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同龄人。  

     

    二、态度决定艺术感知的深度

    美术不仅是技能训练,更是审美和思维的培养。文章提到“成长型思维”,这在美术教育中尤为关键。有些学生遇到“画不好”时,会直接说“我不会”,而另一些则会尝试调整、修改、再尝试。这两种态度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艺术学习中的成长速度。  我在课堂上常对学生说:“美术没有‘对错’,只有‘不同’。”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艺术的价值不在于“画得像”,而在于表达和思考。比如,在《我的自画像》一课中,有的孩子会因“画得不像”而沮丧,但我会鼓励他们:“你的画里有独特的风格,这就是艺术!” 这样的态度培养,能让学生更自信、更愿意探索,而非被“完美主义”束缚。  

     

    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家长常问:“我的孩子有没有天赋?能不能成为小画家?” 但美术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培养“小画家”,而在于培养“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的人。正如文章所说,教育要“狠抓过程,而不是盯着结果”。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是否认真观察了对象的细节?是否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是否愿意修改和完善作品?即使最终画面不够“完美”,但只要学生投入了思考和实践,就是一次成功的学习。

    四、静待花开,让艺术滋养人生

    文章最后提到“静等花开”,这让我深有感触。美术教育的效果往往不会立竿见影,但长期坚持良好习惯和积极态度的孩子,未来无论是否从事艺术行业,都会受益——他们会更善于观察世界、更富有创造力、更懂得欣赏美。作为美术教师,我的使命不是培养“画匠”,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受益终身的习惯和态度。当他们长大后,或许不会记得某节课的具体内容,但那些潜移默化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底气”。  

     美术教育的核心不是技巧训练,而是通过艺术学习培养习惯、端正态度。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学生的“输入端”——培养观察习惯、激发创作热情、鼓励探索精神,让孩子在美的熏陶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