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万里路,读“活”世界--安阳市南关小学学子暑期旅行的成长答卷时间:2025-08-31 暑气伴着蝉鸣渐渐退场,而这个夏天里,安阳市南关小学的同学们踏遍山河的足迹却愈发清晰。 有人在古城墙下触摸历史的纹路, 有人在山川湖海间感受自然的磅礴, 有人在烟火小巷里读懂人间的温情...... 这场旅行,早已不只是“打卡”与“游玩”,而是一堂流动的、鲜活的成长课。 当“读万卷书”的认知遇上“行万里路”的亲历,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便成了这个夏天最珍贵的成长密码。
历史古迹:触摸时光的脉搏 南小学子站在斑驳的历史古迹前,时间仿佛按下了慢放键。 或许是在西安兵马俑坑前,凝视着排列整齐的陶俑,指尖拂过博物馆里的青铜礼器,突然读懂课本里“大秦一统”不是遥远的文字,而是千年前工匠的匠心、士兵的坚守; 或许是在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处,看漏窗映出四季景致,听讲解员说起古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才明白“诗意栖居”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 又或是在岳飞庙的祠宇间,望着“还我河山”的题刻苍劲有力,驻足于岳飞塑像前听着“精忠报国”的故事,触摸着碑文中记录的壮志与赤诚,忽然懂得“家国情怀”是融在民族血脉里的信仰。 这些沉默的古迹,像一本摊开的立体史书。 同学们低头沉思的瞬间,是与过去的对话,是把课本里的“知识点”变成了心里的“共情点”——原来家国情怀,早已藏在每一块城砖、每一幅壁画里,等着我们用脚步去发现,用心灵去承接。
自然奇观:敬畏生命的伟大 如果说历史古迹是时间的见证者,那么自然奇观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当孩子们置身于壮丽的山川之间,或是凝视着浩瀚的星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 当孩子们登上山顶,俯瞰着脚下的云海和远处的山峦时,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 同学们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更加敬畏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自然从不会“说教”,却用最直接的方式教会孩子们成长。 学会“放下”——放下浮躁的心态,放下狭隘的视角; 学会“看见”——看见自己的渺小,更看见世界的广阔。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会变成心里的“光”,让孩子们以后无论走多远,都记得抬头看看天空,低头摸摸土地。
风土人情:感受文化的温度 旅行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旅途中,孩子们有机会深入体验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或是在浙江的乌镇里,乌篷船划过青石板铺就的桥洞,船夫摇着橹哼起水乡小调,岸边白墙黛瓦的民居间,挂着的蓝印花布在微风中轻轻飘荡; 或是在内蒙古的草原上,牧民骑着骏马驰骋过绿浪翻滚的草场,夕阳将蒙古包染成温暖的金红色,远处传来的马头琴声伴着牛羊归圈的低鸣; 又或是在洛邑古城的灯笼巷里,看着手工艺人专注地扎着传统宫灯,身着汉服的姑娘们提着花灯走过青砖黛瓦,空气中满是古朴的烟火气。 每一次与当地人的交流,每一次品尝地道的美食,都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懂得了多元地域文化,也收获了“入乡随俗”! 这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如同一颗颗明亮的小太阳,照亮了旅行的路。 同学们明白了“生活”从来不是课本里的定义,而是不同土地上、不同人们的真实日常——是尊重差异,是学会共情,是知道无论走到哪里,“人情味”都是最珍贵的风景。 这种对生活的理解,会变成心里的“光”,让他们在以后待人接物时,多一份爱。 心中翻涌的感触难以平息,孩子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将这份关于温暖、共情与包容的领悟,一字一句落于笺纸,让旅行里收获的感动,化作笔下最真挚的感悟,永远留在成长的记忆里。 旅行,是一场行走的博物馆之旅。 它让我们在行走中觉醒,于山河间收获。 那些在古迹前的沉思、在自然中的震撼、在人情里的顿悟,会像一颗颗种子,种在同学们的心里。
它们不是转瞬即逝的“打卡记忆”,而是“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共振后的成长力量! 是更开阔的眼界, 是更有爱的内心, 是更坚定的家国情怀。 愿这些行走的感悟,能陪伴南小学子继续向前,在未来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