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昌县福申小学:九三阅兵凝聚爱国情,红色基因播种新未来时间:2025-09-06 天安门广场上铿锵有力的正步声,透过屏幕回荡在平昌县福申小学的每个教室,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一颗颗爱国主义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平昌县福申小学组织全体师生观看阅兵直播,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世华章。 整齐划一的方阵、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昂扬向上的受阅官兵,通过屏幕展现在师生面前,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观看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被庄严盛大的阅兵场面深深吸引。 阅兵盛况:视觉盛宴激发爱国情怀 八十载峥嵘岁月,八十载铁血荣光。2025年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 平昌县福申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注视着每一个阅兵方阵的行进。当装备方队隆隆驶过长安街,展示着包括“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等尖端武器系统时,教室里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 “解放军叔叔走得真整齐,像一个人一样!”二年级学生李承谦天真而又兴奋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最直观的感受。这种整齐划一、气势如虹的场面,不仅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更向学生们传递了纪律、秩序和团结的力量。 创作致敬:笔墨丹青抒发赤子之心 阅兵仪式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延续到了福申小学的课堂和课外创作中。学校罗禹老师以笔为刃,以墨为锋,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书法作品,向九三大阅兵致敬。 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的铭记,对先烈的缅怀。这种艺术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化体现,为学生树立了以专业特长表达爱国情怀的榜样。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体现了福申小学在德育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意识。 校长视角:价值坐标锚定人生方向 “当下的孩子成长在信息多元的时代,他们需要清晰的价值坐标,来辨别是非、锚定方向。”学校支部书记、校长赵海东表示。 赵海东校长指出,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红色基因代代传”等沉浸式活动,让学生们在触摸历史、感悟精神中,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当孩子真正了解革命先辈的牺牲、体会到国家发展的不易,那份对领袖的敬爱、对文化的认同、对家园的守护之情,才会自然生长为内化的“精神基因”。 赵校长强调,这颗“爱国的种子”,是后续“壮苗”“生长”“绽放”的根基。只有先懂得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未来在发展素养、锤炼品格、担当责任时,才会有更坚定的立场、更宏大的格局。 教师观点:阅兵仪式成为精神洗礼 团总支书记廖江萍老师认为:“通过九三大阅兵给少年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严肃洗礼’,在他们心中‘播种’下红色基因的种子”。 廖老师强调,这种精神洗礼有助于学生牢记抗战精神,明确自己肩上的重任,砥砺精神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报国力量。 教育活动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抓住历史机遇,利用像抗战胜利80周年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创造印象深刻的教育体验,从而深化教育效果。 学生心声:阅兵震撼转化为学习动力 九年级学生陈雅兰分享了他的感悟:“当我坐在教室观看阅兵式。我看着那些战士们每一张面孔都凝聚着同样的坚毅;我听着每一个正步都精准踏在同一个节拍。” 陈雅同学从中想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我突然想到了教室里的24名同学,是否能在方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集体同频共振。” 观看阅兵式让陈雅兰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看那钢铁的洪流正以分秒不差的精准劈开长安街的空气,战士们的身姿构筑成国家最坚硬的盾牌。我为这强大的中国感到自豪!” 二年级学生李承谦用稚嫩但坚定的语气说:“我觉得我们的祖国真强大,有这么多厉害的武器保护我们,我觉得很安心。看完阅兵式,我心里很激动。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为祖国做贡献!” 九三大阅兵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上的严肃洗礼。 福申小学的孩子们通过屏幕感受到的不仅是国家武力设备的先进精良,更是民族自强不息的团结意志。 那颗被“播种”下的红色基因种子,将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爱国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