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护航“童”筑平安——平昌县金山中学2025年秋开学法治第一课温情开讲时间:2025-09-11 初秋九月,金风送爽,平昌县金山中学校园内处处洋溢着新学期的蓬勃朝气。为筑牢未成年人法治安全防线,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技能,9月11日上午10时,学校以“法治护航 ‘童’筑平安”为主题,精心举办2025年秋季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特别邀请童卫四川公益宣讲师、县检察院“心雨姐姐”宣讲团宣讲员唐丽,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谢安邦,四川省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县公安局三级高级警长程朝华等专业人士现场授课。全校师生齐聚操场,在生动鲜活的法治课堂中,开启新学期的成长新征程。 首位开讲的唐丽以“守护青春,远离性侵伤害”为核心,用“姐姐式”的亲切话语快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她摒弃枯燥的法律条文堆砌,而是结合3起市内未成年人保护真实案例,用通俗直白的语言还原“熟人借辅导作业实施不当接触”“陌生人以玩具诱骗孩子独处”等风险场景,让学生能直观清晰地分辨“哪些行为属于不当侵害”。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差异,唐丽提炼出“辨、拒、告”三字保护法:一是辨清界限,明确“背心、短裤覆盖部位不可随意触碰”,即便面对亲友过度亲昵也要保持警惕;二是果断拒绝,遭遇不当接触时大声说“不”,并立刻离开现场;三是及时告知,第一时间向父母、班主任倾诉,或拨打“心雨姐姐”求助热线。“遇到伤害从不是你们的错,勇敢求助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温暖的叮嘱让学生们放下心理顾虑,不少人悄悄记下了求助方式。 随后,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谢安邦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展开讲解。他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维度切入,结合“校园矛盾如何依法化解”“网络充值款项能否追回”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举例,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易懂的生活道理。“如果同学借了你的物品拒不归还,或是网上买学习资料被骗,都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谢安邦还特意公布县法律援助中心的求助电话与办事流程,明确告诉学生“法律是大家最坚实的后盾”,让法治的温度直抵每一位学生心底。 第三位宣讲的程朝华聚焦“防治校园欺凌”,凭借多年基层执法经验,他用多起真实案例拆解校园欺凌的常见形式:从课间的肢体推搡、言语辱骂,到社交平台的造谣诋毁、孤立排挤,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看似小事的欺凌,实则藏着大危害”。他既严肃警示“年满12周岁实施严重欺凌,需承担法律责任”,也引导旁观者“不做冷漠看客,发现欺凌及时向老师报告”,同时教会受害者“留存证据、勇敢求助”的方法。接地气的讲解引发学生强烈共鸣,现场不时响起认同的掌声。 白衣派出所副所长冉观兴则将反诈、禁毒与交通安全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针对“游戏账号买卖诈骗”“虚假学习资料推销”等未成年人高发骗局,他用漫画式的生动描述拆解诈骗套路,反复提醒学生“不扫陌生二维码、不向陌生账户转账”;结合县域内近期案例,他重点强调禁毒安全,警示学生警惕“伪装毒品”——那些外表酷似“跳跳糖”“奶茶粉”“卡通贴纸”的新型毒品,常被不法分子以“免费试吃”“新奇玩具”为诱饵兜售,“这些东西一旦沾染,不仅会严重损害神经系统、影响身体发育,更会触碰法律红线”。他进一步给出防范要点:不接受陌生人递来的食物饮料,发现校园周边有人售卖“奇怪零食”,第一时间向老师或民警报告。谈及交通安全,他结合校园周边路口实景,讲解“斑马线通行规则”“骑行电动车佩戴头盔的重要性”,让“安全无死角”的意识深植学生心中。 最后,县公安局金盾银晖工作室宣讲员徐荣福以《保护个人信息 守护网络安全》为题授课,同时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反诈重点提醒。他先列举“朋友圈晒学生证泄露班级信息”“点击游戏弹窗链接导致账号被盗”等个人信息泄露误区,随后结合近期高发的“游戏装备代刷诈骗”“虚假粉丝群福利诈骗”“冒充班主任收资料费诈骗”三类案例拆解套路:“有人说能帮你刷满级装备,却要你先转‘押金’;有人建群说免费送周边,诱导你填家庭住址和手机号;还有人冒充老师发收款码收‘补课费’,这些都是骗局!”他特别强调,个人信息是诈骗分子的“突破口”,并教学生牢记“三不原则”:不向陌生人泄露账号密码、家庭住址等信息,不轻易点击非官方链接,遇到“收费”“领奖”需求先向家长或老师核实。同时,他现场演示“关闭手机定位权限”“设置陌生消息拦截”的操作,提醒学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保护好个人信息,就是守住反诈第一道防线”,引导大家做“懂安全、守规则的小网民”。 整场活动中,同学们专注聆听、认真记录,互动环节积极举手提问,学习热情高涨。学校负责人表示,开学法治第一课是“法治校园建设”的重要起点,未来学校将持续联合司法、公安等部门,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让法治精神护航每一位学子健康成长,共同“童”筑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编辑:陈薪吉 审核:唐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