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江县任市镇第二小学研学走进现代渔业产业园 ——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田米水乡”变身育人实践大课堂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开江县任市镇第二小学在开江县乡村振兴示范区(田米水乡)—现代渔业绿色循环发展产业园开展本次研学活动。他们不再是课本前的读者,而是化身为好奇的探索者,亲眼见证一颗珍珠从“播种”到诞生的神奇旅程。这标志着开江县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工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正成功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新路径。 精细“手术”中感悟工匠精神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被视频中精细的“手术”所震撼。工人们熟练地撬开作为“插片”的珍珠蚌,将其裙边剪下、撕膜、消毒,再切成薄如蝉翼、仅几毫米见方的小片。随后,这些小片被精准植入健康的“种蚌”内,每个“种蚌”要接受32次这样的植入。同学们表示:“这种亲身体验比任何书本讲解都来得生动。他们不仅了解了‘蚌病成珠’的科学原理,更在工人们一丝不苟的操作中,深刻感受到了何为‘工匠精神’。” 产业链条中学习循环经济理念 研学活动不仅止于观看。学生们还了解到,完成使命的“插片蚌”并未被浪费,而是被加工成饲料和钙粉,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他们通过参观规划中的开江县工文旅特色产业园沙盘,看到了这条产业链的未来图景:一个集农产品加工、智能制造、观光体验、研学参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这种从一粒珍珠到一座产业园的宏大叙事,让学生们对家乡的产业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稻田+”课堂,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开江县近年来依托“稻田+”模式,成功培育了大闸蟹、小龙虾和淡水珍珠等特色产业。此次将珍珠产业纳入研学路线,正是推动“产教融合”的创新之举。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现代化车间,是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方式。这不仅能激发他们对科学和农业的兴趣,更能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从一颗珍珠的孕育,到一个产业园的蓝图,再到一代学子的成长,开江县正通过工文旅深度融合,将产业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中国西珠”这张名片,不仅闪耀在时尚饰品的舞台上,更照亮了孩子们探索未来、认识世界的前行之路。(来源:开江县任市镇第二小学 陈健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