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三小学一堂跨越千年的健康启蒙课深入人心十一月的寒雨未能阻挡一场文化暖流的奔涌。11月7日,立冬时节,细雨裹挟着初冬的凉意轻叩校园,大竹三小的校园里却蒸腾着前所未有的热烈。在中医药文化的“秘境”中,一场关于生命健康的启蒙正悄然破土。
一堂“会呼吸的课堂”:从药材标本到经脉哲学 “原来蒲公英不只是野草,还能治喉咙痛!”竹福厅内,一名二年级学生指着标本展台惊呼。陈列架上的桂枝、枸杞、艾叶等百余种中药材以最朴素的形态诉说自然与人类的共生智慧。老药师手持针灸铜人,指尖轻点穴位,向孩子们演示“足三里”如何调理脾胃,“风池穴”如何驱散头痛。有孩子偷偷比划着按压虎口的“合谷穴”,模仿着大人缓解疲劳的模样。 手中的温度:一枚香囊编织的文化密码
香囊制作区成为最具人气的“磁场”。师生围拢桌前,将藿香、艾叶、丁香填入锦囊。药香缭绕间,传统防病智慧与手工乐趣交融,比任何说教更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深挖文化根系:中医药与当代生活的对话 这场活动远超“单次科普”的范畴,从儿童阶段构建的健康观,教会人倾听身体信号,而非依赖外部干预。孩子们通过了解草木药性,亲手触摸药碾、火罐,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雨中八段锦:身心放松的一场盛宴
湿漉漉的操场化身露天练功场。教职工们跟随中医起手托举,雨水顺颊滑落,更显招式绵长劲道。八段锦八个动作对应人体三焦经络,通过舒缓拉伸可以激发脏腑自愈力。 细雨终会停歇,但种子正在生长 这场中医药文化的细雨,已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今日在校园里种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种子,我们只需静待这些种子在岁月的滋养中,依循自然的节律破土、开花、结果。它们终将汇聚成未来社会的盎然春意。(来源:达州市大竹县第三小学 周浩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