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教育纵横 >>教育要闻 >> 科学之光 照亮乡间课堂——李小平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
    详细内容

    科学之光 照亮乡间课堂——李小平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

    时间:2025-11-17     作者:教育文摘网【原创】

          今日,我们跟随内江市东兴区李小平名师工作室团队的脚步,走进了一所充满活力的乡村学校。在这里,两堂别开生面的科学公开课,不仅点亮了小灯泡,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探索与创新的种子。

          “哇,快看!我的灯泡亮了!”一声惊喜的呼喊,从《点亮小灯泡》的课堂里传来。这不仅仅是一节简单的实验课,更是一场关于“连接”与“回路”的启蒙。孩子们手拿电池、导线和小灯座,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到小心翼翼地尝试连接。当第一个小灯泡被成功点亮时,整个教室仿佛都被那份纯真的喜悦所照亮。那闪烁的光芒,不仅是电流通过的证明,更是孩子们心中好奇心被点燃的火焰。

    图片1.png

          如果说《点亮小灯泡》是关于“看见”的魔法,那么《风的形成》则是关于“感受”的奥秘。“风是怎么来的?”老师一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蜡烛、透明箱和一缕清烟,抽象的大气科学原理变得直观而有趣。孩子们围在实验台旁,屏息凝神地看着烟雾随着箱内空气的冷热变化而流动,恍然大悟:“原来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就形成了风!”这一刻,无形的风在他们的脑海中有了清晰的轨迹。大自然最平常的现象,背后却蕴藏着如此深刻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教会他们的不仅是风的成因,更是一种观察世界、探究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图片2.png

          内江市东兴区李小平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刘晓莉以《科学兴趣撬动学生科学思维》为题做了讲座分享。从《土壤里面有什么》一课中为例,从分析出发,探讨生活化情境创设、分层递进式建构、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达成情境启思的目标。《固体、液体的混合与分离》一课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充分动手实践、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图片3.png

          内江市东兴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教研员王兵说到,科学学科在小学的重要性,给学生一点启蒙,打开孩子们创新的新世界,重点培养孩子思维发展、动手操作、创新实践能力。

          内江市东兴区小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李小平说到,在科学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让孩子们动手、感观、叙述现象、发展思维,建设开放性学科融合的课堂,加强科学素养的学习与提升。

    图片4.png

          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团结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家禄对两位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两位教师的展示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希望以后能多开展教师交流活动,通过城乡教师的共研共进,让优质资源跨越地域阻隔,润泽每一间乡村课堂。

          此次送教下乡,送去的不仅是两节精心准备的课程,更是一份对科学教育的专注与热情。我们看到了乡村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也看到了动手实践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

    图片5.png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一次连接、一阵风中。相信今天在这些孩子心中播下的科学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愿这点点科学之光,能持续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李小平名师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