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市第十六小学校杨强霖 踏着幸福的节拍时间:2018-03-27 南阳市第十六小学校杨强霖 教育理念 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教育名言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精彩回放 杨强霖,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南阳市首届名校长,南阳市第四届劳动模范,现任河南省南阳市第十六小学(原郑州铁路局洛阳铁路分局南阳铁路小学,以下简称“南阳市十六小”)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杨强霖1991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原南阳铁路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校长助理、业务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他正式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后,学校便经历了由企业转制划归地方管理等重大变迁,他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客观理性地面对现实,引导教师顺应改革形势,保证了学校的顺利过渡转型,并使其发展为南阳市中心城区一所声誉较高的特色学校。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对学校管理、团队建设、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索。基于这些思考与探索,他提出“踏着‘幸福’的节拍成长”的办学理念,并结合南阳十六小的办学实际演绎为“让学生拥有成长的快乐、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让家长分享发展的喜悦”,以此来指导办学实践。 教育思考与实践 让孩子拥有成长的快乐 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校长,杨强霖认为,让每一位孩子拥有成长的快乐,应是育人的价值体现和办学的不懈追求。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快乐则是校园生活的主旋律,学生体验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愉悦的成长体验。因此他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为孩子幸福奠基”为出发点,着力精琢第一课堂,盘活第二课堂,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杨强霖积极探索创新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构建幸福课堂六环节(明确目标、确定重难点、设疑自探、精讲释疑、检测评价、拓展提升)教学模式,他要求教师进行“小组备课”:教师个人完成备课后,小组全体老师对其教案进行研究,找出不足,加以修正,该教师再根据同事反馈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优化完善。该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遵从“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方法,讲应用;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原则,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他鼓励教师加强对课标、教材、学生和教法的研究,以提升自身的施教水平。 在搞好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杨强霖独辟蹊径、多措并举激活第二课堂,开发多样化校本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灵活选择。他在南阳市十六小先后成立了奥翔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小百花艺术团、石榴园文学社、外交家俱乐部、数学智力拓展营、书法、舞蹈、汉画拓印等10多种社团,这些社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展兴趣和培养特长的舞台,而且为他们的童年生活添加了色彩,增加了乐趣。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增加学生的愉悦体验,杨强霖结合地域特色改善了学校的校园环境。他在南阳市十六小建成了“传统文化德育长廊”“幸福荣誉展示长廊”“幸福励志南阳名人长廊”“幸福花开师生素质展示长廊”“阳光体育幸福成长长廊”等校园文化风景线,让孩子们在每天的学习和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浸润和熏陶。 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自身价值的实现而获得的精神满足与快乐体验,是缓解当前教师教学压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切入点。杨强霖认为,“幸福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一个教师缺乏幸福感,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心态的阳光学生,更不可能实现教育的本真追求。只有快乐幸福的老师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满腔热情地关爱学生,才能培养出快乐幸福的学生。 为了增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杨强霖时刻关注每位教师专业成长,为他们搭建发展平台,设定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规划,让他们感受到时时有动力,事事有激励,天天有希望。同时,他还在学校积极营造幸福文化氛围,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激发教师工作激情。 拓展发展路径,让教师体验成长的幸福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体验到成长中的幸福,杨强霖为教师开辟了多条发展路径。首先,他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研修班,先后选派中青年教师赴北京、上海、南京、郑州、洛阳等地参加学习培训、听课、交流等活动;其次,他多次邀请国家、省、市教育专家来学校讲座、开设教育论坛,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对教师进行思想引领、行为引导;再次,组织教师进行研修活动,他在学校先后开展了幸福教育研究、幸福论坛、幸福达标课堂评比等活动。这些活动使教师从容攻克一个个教学难题,业务能力迅速提升,不断获得学生的信任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成功的喜悦感,从而体会到幸福。 丰富课余生活,让教师体会参与的幸福为了增加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幸福感,杨强霖在南阳市十六小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了让教师体会到精神提升的乐趣,他在学校开展了“点燃阅读激情,创建书香校园”读书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杨强霖带头谈读书心得,交流读后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教师。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他以工会、教职工团支部为依托,组织开展拔河、跳绳、排球、羽毛球、健身操及趣味活动比赛等活动,丰富教师课余生活,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让教师感到集体的温暖。 让家长分享发展的喜悦 学校发展需要形成学生为本、教师为基、家长为伴三位一体的发展共同体,三者步调一致,合力攻坚,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社会效益的“双赢”。在办学实践中,杨强霖非常重视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重新定位家长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他认为,对学校而言,家长是“客户”,学校应以服务者的姿态与家长沟通交流;对教师而言,家长是合作者,二者共同“经营着”孩子,从经营中体验价值、快乐与荣耀;对孩子而言,家长是陪伴者,同时又是一名教育者,应协助孩子走好成长之路。为此,他经常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与他们一起探讨立校育人的良策,一起分享教师迅速提升、学生健康成长的喜悦。 举办家教讲座,传递先进理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杨强霖不定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开展家教讲座,向家长宣传先进家教理念和前沿家教知识,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会如何科学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当孩子的点滴进步逐步呈现时,家长们由衷地为学校点赞。 搭建交流平台,凝聚积极能量杨强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功能,建立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向家长们有针对性地推广家教经验,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家长观念新了,思想活了,视野宽了,眼睛亮了,从自己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同时,他还利用交流平台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先进发展理念、务实有效的校园活动,向家长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激发家长支持学校发展的热情。 组织互动活动,共享发展喜悦为了促进家校互动,杨强霖在南阳市十六小开展了亲子诵读、小手拉大手、才艺展示、趣味运动等系列活动,并组织家长观摩、参与学校大课间活动、开放日听评课等活动。在家长参与学校学活动的基础上组建校级、班级两级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让家长在参与中聆听学校进步的声音,分享学校发展的喜悦。 一个自强不息、务实发展的幸福团队,一个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的幸福学校,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杨强霖带领“十六小”全体师生踏着“幸福”的节拍,在追求幸福教育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教育文摘周报 2017年第六期头版文章(撰稿:刘军伟 李小伟 刘学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