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教育启迪心灵时间:2018-06-10 --新乡市红旗区实验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初探 教育文摘周报河南讯(记者李小伟 通讯员张昕颖 张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精神之根,民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因此,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问题,启迪思维,贯通古今,是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教育是关键一环。中国素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在经历了英语、奥数等科目的长期“称霸”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正在回归。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新思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新乡市红旗区实验小学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养学子内心之德,张学子精神之维。多年来,我校利用自身优势,多方位、全覆盖,积极探索国学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环境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1.校园处处皆文化。 我校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三精四园”的办学目标,以“快乐进步每一天”为核心理念,力求文化元素渗透在校园的每一角落。校门口融五德五行于一体的小花园、博大精深的文化长廊、构思精巧的蜂巢、五星创评的秀墙彰显着文化的魅力,完美地诠释了校徽中的三个育人理念“活力风貌、卓越追求、高雅心灵”。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校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在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文明校园创建,合理利用校园的每一处景观,赋予它们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 2.班级特色助成长。 班级是进行道德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黑板报、教室墙壁、门前卷轴式软木区域、开放式图书架都成为了班级特色展示,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阵地。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每月学校进行班级文化布置评比,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绘制手抄报,设计班级文化版面。在活动中增强文化自信,激发艺术潜能,促进学生多元、全面发展。 二、课程融入,在学习品读中提升眼界品味,落实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为了让经典从小就在学生心中种下种子,我校开设了国学经典校本诵读课,拓宽音体美学科教学内容,开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我校还借助社会力量,引进专家资源,把国学经典、戏曲、剪纸、书法艺术等中华传统文化带进校园,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深、做广、做实,邀请知名传统文化专家到校讲课,将传统文化写进教材、带进课堂、融入师生的头脑和实践。具体是: 1.校本诵读课 我校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以来,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不断挖掘和丰富课程内涵,把诵读与语文学习及涵养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相结合。 1—6年级每个年级有固定的诵读篇目,小学六年将完成学校自编的国学名著的学习与背诵,教导处做统一的规划和监督。我们还充分利用早读、课前十分钟、课余时间鼓励孩子诵读经典,亲子阅读,重视每学期的评价反馈,采用经典诵读星级卡的形式对背诵情况进行评价记录,使国学经典诵读之风在校园长盛不衰。 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为了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本学期,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了校本诵读优质课评比,以说讲评的形式开展,每周进行一个年级,历时一个半月时间,六个年级已全部展示完毕。回顾整场课堂教学活动,惊喜不断,教师们把经典名句的学习理解与学生生活、历史典故、习作、为人处世、艺术表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人特长,把情景表演、讲故事、歌舞、绘画、快板、知识竞答等生动有趣的文化形式带入课堂,焕发教育无穷的生命力,丰盈的教学内容,独特的教学形式,师生沉浸在博大精深的国学殿堂里,吟经诵典,乐不知返。 2.戏曲进校园、进课堂 为传承弘扬优秀戏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们邀请了戏曲专家到校给孩子们讲戏曲知识,让学生和大师们比划戏曲的一招一式,感受戏曲演员的一笑一颦。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延续开展了戏曲进课堂活动,美术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传统器乐和丰富多彩的戏曲脸谱以及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含义。学生对此热情高涨,他们用彩笔画乐器、画脸谱,用橡皮泥捏脸谱,在画和捏的过程中体会国粹艺术。音乐课堂上,老师为学生们讲解豫剧、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主要戏剧的种类、发展、唱腔及角色,示范戏曲人物的手势、眼神、身段、步法。 三、践行内化,在思辨创造中提升创新素养,寻求文化创新 如果说校园环境的营造和课堂上的学习引领是基础,那么践行内化就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我们倡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关注社会热点,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争做新时代美德少年。 1.我们的节日 为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民俗文化魅力,我校在学生中陆续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的活动,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以“高高兴兴过大年,欢欢喜喜闹元宵”为主题的假期实践活动,参与购置年货、贴对联、剪窗花等民俗活动,感知年俗文化;清明节,组织五年级师生前往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英烈珍惜幸福生活”清明节扫墓活动;端午节,各班以不同形式开展庆祝活动,了解节日来历,学习传统文化和历史典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文化特色活动 我校还通过特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践行文明我能行”的游艺活动拉开了帷幕。游艺会分为“演绎经典,传承文明”国学经典诵读展演和爱心捐赠义卖活动两个篇章,旨在以活动为载体,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做诚信友善小公民,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在多彩的经典诵读舞台上,师生共诵雅言名句,聆听古诗书韵;对话亘古圣贤,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吟诵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学校还开展了“践行价值观唱响中国梦”首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合唱比赛。整场节目师生同台,运用书画、齐诵、吟唱、戏曲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合唱更灵动,用自己的才艺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需要创新,但这一切,都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发展。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作为教育人,我们有责任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铸造好无愧于时代的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和打底色工程。虽然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行为只是涓涓细流,但是大家都行动起来,就能汇成滔滔江河,流淌出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