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做这样的人
夏天的黄昏悠长而又宁静。夕阳西下,世界像是一幅巨大的剪影。在这剪影之中,她和他们的轮廓又是那样的细腻而美丽……
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了充满历史气息的南京。要说南京,那就不得不提及各大著名景点。于是在那里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夫子庙。
夏天热辣辣的风景里交织着一千种色彩,南京的下午便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来到夫子庙,我便被扑面而来的传统艺术撞了个满怀,写毛笔字、捏糖人,体验雕版印刷……在这满目繁华之中,突然,一处不太大的铺子进到了我的视野中,比起那些人挤人的店铺,它显得是那样宁静样和,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在门前驻足观看。
我踏进店内,霎时间,被店内的样子所震撼。墙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剪纸作品,红、黄、蓝、绿重叠着,融合着,线条仿佛也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灵动多变。我站了许久,心中仍是久久激荡着波澜。这时,我注意到店门口还放着一张长桌,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奶奶坐在正中间,正认真地剪着一条漂亮的锦鲤,在她的左右两侧,还坐着几个年龄大小参差不齐的人。他们也同样在耐心的剪纸,只不过明显手法有些生疏。我走上前询问:“奶奶,您今年高寿?“奶奶笑道:“我七十啦。”紧接着又补充道:“他们都是来这里学剪纸的游客,你要不要试一试呀?”我点点头,也开始剪一张喜人的小兔子。落日烧好的琥珀酒被晚霞偷喝,大醉一场,踉踉跄跄地游移飘散,黄昏淹没了蝉的鸣声与昆虫的翅,我沉浸其中,不久便完成了作品,心中感慨万干。临行时,奶奶对我、也对来这里的每一位游客说,剪纸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她年事已高,总有一天会与剪纸远去。可这种文化需要人传承、创新、发扬,一代一代方能生生不息。那时我便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也想像奶奶那样,做一个传承、保护、发扬中华文化的人、
正如奶奶所说的那样,自大禹熔铸九鼎、孔子韦编三绝至蒙恬造笔、蔡伦造纸,毕昇胶泥刻字,随着时代的更迭迁变,文化的传承方式也愈发多样:诗文、书帛、乐技、唱词……唯有一点矢志不变的,那便是作为传承人的包容、接续、吐故纳新。那不光是一代人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也想做这样为发扬中华文化献一份力的人。
茂盛的绿叶就是最美的音符,弹奏出了那个夏天关于文化传承最美的乐章。相信,带着这样的一份责任、一份坚守、一份传承,中华文化将在我们这一代的努力下熠熠生辉!(烟台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 9.3 周钰涵 指导教师 高荣)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