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乡村学生科创梦想的引路人—长兴县水口乡中心小学韦茜老师的乡村教育故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中心小学韦茜老师从教十余年,一直坚守乡村学校科创教育,她引领学生探索科学海洋,将一个个充满好奇与梦想的少年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勇士,让乡村孩子的梦想在科技的天空中翱翔。


图片1.png


一、提灯引路,三心并举,做“赋能者”

(一)全心

      韦老师全身心投入到农村科创教育中、在常人眼里,农村学校最缺的就是科学教育资源,而在韦老师眼中反而觉得这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农村到处生长着科学教育的契机,等待着她去挖掘。多年来,韦老师在学校现有科学素材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落实课前下水实验,验证实验是否可操作,实验现象是否明显。为了提升实验开出率,弥补只有一间实验室的缺陷,她充分利用空教室改造成临时实验室,以满足全校12个班的使用,实验开出率达100%。韦老师统筹实验空间与时间,使得学生实验过关率达100%。每一名学生都在她耕耘的科创沃土上得到“知识和实操”的滋养。


图片2.png

      

      瘦小的她身体并没有那么强健。那一年的夏天,她病倒了,甲状腺得了严重的疾病,本该立即住院手术的她却在关键时刻推迟了手术时间。因为手头的许多工作都还没有落实,她不放心。等到安排完所有的工作她才安心地住进了医院。可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即使身在医院,她也没有真正放下过工作,躺在病床上时刻关注着学校现有科创项目的开展进程,不断思考着下一个科创项目的发展方向。休整结束后,她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学校,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好似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从那以后,“劳模”便成了她的代名词。


图片3.png


(二)耐心

      韦老师对农村科创教育有着十足的耐心、十年来,她持之以恒地带领科创社团做一件事,那就是——开展各项科创研究,不论是大的研究还是小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学生的科创“金点子”征集已累积了厚厚一叠,每一张她都一字一句反复去琢磨、去修改、去完善,有时候学生的一项设计她能研究上好几天。她说:“学生的科创灵感特别珍贵,它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我得搞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曾有一次,韦老师沉迷于科创研究,一直没有回办公室,也没有带手机。家里人打电话有要事找她,打了十几个,怎么也没人接,急得团团转,无可奈何下联系了她的同事。同事和学生满校园找,厕所、教室、实验室、食堂、体育馆……找遍了就是不见踪影。最后在一间小仪器室的角落里找到了正在忙碌的她。


图片4.png

      

      她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大半天,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成了她的常态,一个项目一做就是三四个月。顶着严寒,冒着酷暑,流过泪,流过血,失败过。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200多名学生的参与,前后共开展了近20项研究。在研究“常见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时,需要每天捞去植物掉落的叶子以及死去的动物,以免腐烂影响水质的检测结果。为了学生的科创研究能够更严谨,得到的数据更准确,她利用下课的10分钟间隙,每节课都去查看情况,甚至晚上、双休日还特地驱车来到学校再次检查。她幽默地说:“那段时间,她是学校的‘地面飞人’,每天都在校园里奔来跑去。”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说:“虽然我们在一个办公室,但是我们可能好几天都见不到一面。”


图片5.png

图片6.png


(三)决心

      韦老师对农村科创教育有着坚定的决心、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她深知科创教育对于农村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也发现农村科创教育还存在很多难点和不足,于是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十年如一日,简陋的实验室,匮乏的器材设备,这些艰苦的条件都没有动摇过她。由于各类条件的限制,韦老师发现农村学校的科创路不能照着常规的科创路去走。她翻阅了许多与水口小学相似的农村学校的科创教育案例,从中获益良多,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下,慢慢地韦老师对农村科创教育有了独到的见解。


图片7.png


      为突破难点与困惑,她另辟蹊径,巧借农村地域优势,开展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科创亮点,开设接地气、符合学生日常生活认知的科创项目。学生的小脑袋瓜里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好奇和疑问。“老师你看我家的水塘都发绿发臭了,怎么办呀”?“我奶奶腌的咸鸭蛋就是没超市买的好吃,是什么原因呢”?“雨季来了,我们家的杨梅要滞销了,如果它的保鲜期能长一点就好了。”……韦老师从来不放过学生的这些“闲言碎语”,因为那是学生最真实的反应,是求知的渴望。她把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每个疑点都视作珍贵的科创种子。把学生的求知欲化作探索科创的行动,为学生们搭建更好的探究平台。在充满肯定与鼓励的探究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技术指导,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缺,激发学生深层的探究潜能。


二、行者得愿,步履实地,做“追光者”

      韦老师带领的科创社团,被评为县优秀社团,多次获得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她本人也屡次获得湖州市优秀科技辅导老师称号。许多科创研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更是得到了多家县级及以上媒体的采访和报道。特别是她们研究出的咸鸭蛋腌制方法,不仅大大缩短了时间,还使得鸭蛋更加美味,被大众所熟知,深受教育系统和社会人士的欢迎,大家纷纷打听是怎么腌制的?原理是什么?她们科创室腌制的咸鸭蛋也是供不应求,腌了一批又一批。韦老师打趣道:“我的科创室都快变成食品加工厂啦!”如今她已在探索有“烟火气”的农村科创教育之路上找到了方向,三次登上“浙江省科技创新大赛”的擂台,水口小学也因此被列入长兴县首届科创联盟学校,并成为县“科创一带一路”核心校。


图片8.png


      科创社团的影响力毕竟有限。科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就学校而言,就是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科创教育的辐射面更广,更多学生能够接受到科创教育。韦老师和学校另一位科学教师呕心沥血,致力于编写科创校本课程。现阶段已编写出适用于三、四年级学习的校本课程——《鸭蛋历“咸”记》,适用于五、六年级学习的校本课程——《咸菜解密记》,这两本校本课程,正在用于本校学生的科创学习。韦老师坦言:“这两本校本课程的编写并不是终点,还远远不够,接下去会继续编写,推出更多的科创类校本课程,普及更多的学生,把农村科创教育做得更大更好”。


图片9.png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2024年初,在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水口小学的科创室开始动工。韦老师兴奋不已,布置、设计、监工、仪器的配置……所有环节她都积极地参与进去,有时候更是不怕脏不怕累,跟着工人一起施工。刚开始的她对装修一窍不通,但是通过网上查阅、实地参观等种种途径让自己变成了“行家”。她说:“这间小小的科创室花费了我不少心血,我对它有着独特的感情,视若珍宝,它以后就是我开展科创研究的主阵地啦”。就这样,这所农村学校也有了一间崭新的科创室,科创室里有着先进、精密的仪器设备。这是对韦老师科创教育工作最好的肯定!相信她今后能在这间科创室里继续发光发热,带领学生做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图片10.png


三、身兼数职,寒来暑往,做“守望者”

      韦老师是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员,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韦老师是学校有名的“废品回收员”。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她每天都要花许多时间准备实验器材。她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用的实验器材就是我的利器。”所以回收废品便成了她的习惯,木条、纸箱、旧导线、塑料管、废铁丝、易拉罐……学校哪里有施工,她就往哪里钻。在她看来,这些都是珍贵的“宝藏”,科学实验、制作教具都可能用得到,不嫌多。

图片11.png


      她喜欢捣鼓这些,用身边常见的、便宜的材料制作出效果更好的实验教具。一个纸箱能做成“北斗七星观测箱”;一根玻璃管和一根注射器能做成“自由式温度计”;几条铁丝能做成“简易光影演示器”。那一年,在教授一节科学课时,发现使用教材中的器材实验效果很不明显,于是她冥思苦想,决定制作一款金属热胀冷缩装置。这并不简单,为了寻找到一款合适的金属,前前后后测试了10多个种类,酒精灯都用尽了两盏。因为其中的一个小零件更是跑遍了大街小巷,试了又试,改了又改。最终这项教具获得了市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创新作品二等奖。韦老师还是一名班主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时时心系班里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为他们提供帮助。


图片12.png


      她是学生心中的“暖心姐姐”。“双减”政策出台后,班中有一名家长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深感焦虑,觉得自己孩子成绩会一落千丈。所以他们在家里不断给孩子施压,让孩子利用本该休息的时间进行题海战术,奋起直追。而孩子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心理逐渐发生变化,心生厌倦和抗拒,与家长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严重影响亲子关系。韦老师得知了事情的严重性,多次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细心地为家长分析、解读“双减”政策的实质。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慢慢引导学生,化解他对家长的怨恨。在她的不懈坚持下,学生和家长和好如初,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韦老师如释重负。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学生和家长遇到冲突时,她总能第一时间站出来,搭建沟通的桥梁。


      她是学生心中的“贴心妈妈”。“老师你看我的嘴肿了,很难受”。“老师我的背上起疹子了,很痒”。“老师我的手破皮流血了,很疼”。“老师我的脚扭了”……班级里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小心翼翼地脱下鞋袜,仔细检查;轻轻地为他们涂上碘伏包扎好;细心地给他们抹上药膏……她“身经百战”,面对这些情况已游刃有余。在韦老师的办公室抽屉里总是贴心地放着一些女生用品,以备女孩子的不时之需。每天吃完午饭,她都带着学生们在操场上边遛弯边聊天。班里的学生们觉得韦老师亲切又和蔼,特别喜欢和韦老师拉家常,总有讲不完的话。她说:“只要关系到孩子的事,那都是大事,我必须得重视。”她把工作中的点滴记录下来,撰写成德育案例,获得县一等奖,还获得过县“优秀德育导师”称号。


图片14.png


      韦老师既是学校综合大组的教研组长,也是科学学科的教研组长,致力于提升组内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身兼数职的她总能变戏法样地挤出更多的时间管理着教研组。综合大组里包含了英、体、美等学科,这些都不是她所擅长的,有些甚至一无所知,但是每一次的会议,每一次的活动,她都精心准备。学习教育理论;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不断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凡事她都是先行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她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才能带动大家一起进步。她所带领的科学教研组曾被评为县里的优秀教研组。


图片15.png


      韦老师还是年级组长。既要组织和管理年级内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又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年级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带领年级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更是要应对年级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她好似一名时间管理大师,能把所有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当课间,她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年级的走廊上,看看有没有顽皮捣蛋的学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在一次巡查中,发现有学生带了极其危险的玩具来学校,经过她的“顺藤摸瓜”、“明察暗访”,找到了许多该玩具,进行了严肃的教育,把一场大祸扼杀在了摇篮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韦茜用高尚的师德点亮了孩子们成长的灯塔,她用坚持不懈的努力激发了乡村孩子的科创求知欲,她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她坚信:只要秉承师德初心,潜心育人,那一定就是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陈强)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热点聚焦
  • 教育纵横
  • 考试题库
  • 校园之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