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古诗词科学记忆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安阳市南关小学 侯倩 【 原创 】 2025-05-16

摘要:古诗词不仅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意韵深远、语言精炼,在小学阶段无论是语言启蒙还是文化熏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简单的机械记忆,这种方法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文本的理解和诗词意境的感知。本文把小学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学习现状为现实基础,以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现实的教学实践,探讨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古诗词科学记忆策略。主要涉及的科学记忆方法包括:联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韵律记忆法、图像记忆法以及多感官协同记忆方法,同时尝试使用情境创设、吟诵教学、群文阅读、图像联想和合作学习等创新方法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对比,分析这些方法方式在提高学生古诗词记忆、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有效性,同时根据反馈及时指导教学实践,以期在促进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诗词之美,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的自觉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科学记忆;教学策略;

 

小学二年级是学生语言能力和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尤为重要。学生在这一阶段初步建立起基本的阅读习惯和听说能力,对语言节奏和画面感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多于抽象记忆能力。在这个时期语文课中引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有助于美育的培养,也能为其在高年级阶段的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忽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只重视古诗词文本短期的记忆和书写,导致达不到课标要求的长期效果。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和内容呈现方式亟需与时俱进。

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愈加注重素质教育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学中若能将抽象的诗意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图像、动作、声音、角色扮演等形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多种科学的记忆策略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的学习古诗词。相比以往单一的背诵法,科学记忆策略结合多元感官刺激和认知发展特点,能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一、二年级学生对古诗词记忆的特点以及教学建议

7-8岁儿童更依赖具体形象进行记忆,抽象文字记忆能力较弱。此时儿童短时记忆容量比较有限,长时的记忆主要通过反复强化转化而来。课堂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显著提升记忆效果。

(1)具体形象记忆占主导

在二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形象思维,他们更容易记住具体、生动、直观的内容,如图像、故事、押韵的词语等,抽象的信息较难记忆。针对这种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图画、动画或课件展示诗意情境,让学生“看图识诗”,借助形象化手段,激发记忆兴趣,将抽象诗句具体化。例如在学习《登鹳雀楼》时可以配合山、水、落日的画面,引导学生联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2)无意识记忆较强,意识记忆逐渐发展

他们在游戏、活动或情景中不经意地记住信息更为有效;但对有目的的学习记忆能力还在发展,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针对这种特点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无意识记忆。比如在游戏、儿歌、故事中自然渗透古诗内容,课堂中可以举行“古诗接龙”“情境表演”等活动,让记忆在趣味中发生。例如表演《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通过动作与角色扮演深化对柳树的印象。

(3)机械记忆占主导,理解记忆逐步形成

多数孩子还依赖于重复、背诵等方式进行机械记忆,理解记忆的能力虽然开始形成,但仍需教师通过讲解、联系生活经验来帮助加深理解。老师应该鼓励有节奏、有情感地反复朗读,增强记忆;同时结合字词解释和诗意分析,逐步培养理解记忆能力。例如在反复吟诵《静夜思》的过程中解释“床前明月光”中“床”是“井字床”,非现代卧床,进一步对诗人的情景加以解读,然后展开下一句古诗。

(4)记忆保持时间较短,易受干扰

他们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注意力容易分散,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兴趣能显著提升记忆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内容安排的节奏和趣味性,以提升记忆效率。每节课安排多个短小、集中、高效的记忆环节,运用轮回复习策略来延长记忆保持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诗的感觉、诗中的画面,引导产生共鸣。例如学习《春晓》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早晨”的观察,感受春晨之美,在个人情感的参与中增强记忆。

二、科学记忆方法与教学实践

(1)在课堂上,要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活动,课中要注意教学策略的递进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会背”走向“能讲”“善诵”“乐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诗意的浸润和升华。

(2)在记忆策略的具体实施中,还可以适当运用“联想记忆法”与“空间记忆法”。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引导学生将“床前明月光”想象为家中熟悉的窗前月影,通过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迁移类比,从而在心理层面建立起记忆路径。此外,课堂内的游戏化设计也是提升记忆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古诗接龙”“诗句填空”“角色朗诵比赛”等,均能增强学生对诗句结构与韵律的掌握能力。

(3)从课后评估角度来看,简单的默写测试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建议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小组活动记录、朗诵比赛表现以及创作仿写等综合性成果展示。这样的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成效,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

(4)家校合作亦是科学记忆教学的重要支撑。教师可通过设计“家庭吟诵任务”,精心挑选诗词,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古诗吟诵、配画、情境演绎等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也实现了对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道德品质。

古诗词的科学记忆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的创新,更是基础教育中文化传承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语言学习和表达的黄金时期,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与科学的方法引导,可以极大地提升其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为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明.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5): 45-48.

2.张丽. 《游戏化学习对小学生记忆的影响》[J]. 教育实验研究, 2021(3): 67.

3.明燕朱.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11): 125.

4.黄华英.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及其产生的作用研究[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0(15): 71.

5.刘国柱, 张丽. 小学古诗词引入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教学与研究, 2023(4).

6.王兰. 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D]. 河南大学, 2019.

7.程绎蒙. 小学古诗词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22.

 


0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热点聚焦
  • 教育纵横
  • 考试题库
  • 校园之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