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赋能小学数学教研的实践探索

作者: 安阳市铁西路小学 李莹 【 原创 】 2025-05-23

摘要

本文聚焦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安阳市铁西路小学数学教研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平台资源优势与功能特性,结合本校实际和教学实践案例,探讨该平台对我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优化及教研模式革新的促进作用。同时,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旨在为我校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推动我校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小学数学;教研;教学资源;教学模式

一、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在小学数学教研中的资源优势

(一)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平台汇聚了涵盖小学数学各年级、各版本教材的优质课程视频、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练习题等资源。这些资源经过专业团队审核,内容精准、形式多样,能够满足不同教学场景与教学风格的需求。例如,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教学板块,教师可获取配套的动画演示、互动课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呈现,帮助学生理解。

(二)权威专业的教研指导

平台设有专家讲座、名师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分析等栏目,邀请教育领域知名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与教研成果。我校数学教师通过观看这些内容,能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如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等,拓宽教研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三)动态更新的资源库

平台资源实时更新,紧跟教育政策与学科发展趋势。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及时补充新课标解读、新题型解析、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等内容,确保教师获取的教研资源始终具有时效性与前沿性。

二、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在我校数学教研中的应用实践

我校数学教研组以2024年度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ayjky24035)为契机,充分利用智慧平台开展数学教研活动。

(一)助力教师备课与教学设计优化

我校教师可借助平台资源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参考平台上不同版本的优质教学设计,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学思路进行备课。同时,利用平台提供的动画演示资源,设计直观的面积推导过程,使教学设计更具创新性与实用性。教师能够通过分析平台上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完善个人的教学方案。

(二)支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平台的互动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中,课前为学生推送平台上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中利用平台的互动练习功能,设计抢答、闯关等游戏化环节,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后通过平台上的习题和单元题向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与指导,实现“预习—学习—巩固”的教学模式。

(三)推动区域教研与协同发展

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为区域内小学数学教师搭建协同教研平台。教师可通过平台发起铁西路教育集团内数学教研活动,上传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等资料,组织线上研讨。例如,三年级组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教师们通过平台分享教学经验、交流困惑,专家在线点评指导,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同时,集团通过举行定期听评课、青年教师赛课等活动,来检验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研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我校教师老龄化严重,部分年纪较大的教师,信息化素养相对薄弱,对平台功能及资源的使用不够熟练,存在资源筛选困难、技术操作不流畅等问题,难以充分利用平台优势。

(二)资源整合与个性化需求存在矛盾

    平台资源丰富,但部分教师反映难以直接找到完全符合本校学生学情与教学特色的资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二次加工与整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三)教研深度与持续性不足

线上教研活动虽便捷,但存在研讨深度不够、持续性差的问题。部分教师参与线上教研时,仅停留在表面交流,缺乏对教学问题的深入分析与系统研究。

四、优化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在小学数学教研中应用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与指导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平台使用的培训活动,内容涵盖资源检索、教学设计工具额运用、线上教研操作等方面。同时,建立“骨干引领、同伴互助”的学习机制,鼓励教师之间分享经验,提升整体应用能力。

(二)提升资源二次开发能力

鼓励我校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的需求,对平台的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例如,组建学科教研组,共同研究平台资源,将其与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包。

(三)完善线上教研机制

制定规范的线上教研流程,明确教研的主题、目标与任务。引入主题式教研模式,围绕具体教学问题开展长期、深入的研究。同时,建立教研成果评价与激励机制,对优秀的教研案例、教学反思等进行表彰与推广,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五、结论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我校小学数学教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便捷的工具,对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资源整合、完善教研机制等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助力我校数学教研工作迈向新台阶,实现我校数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未来,随着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与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其在我校数学教研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陈薇.《TPACK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万丽芸.《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研究》[J].苏州大学,2013年。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0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热点聚焦
  • 教育纵横
  • 考试题库
  • 校园之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