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祖根,塑国魂”美育实践活动——探寻铺首衔环时间:2022-05-09 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追寻历史的记忆,激发爱国热情,濮阳市第七中季海燕老师利用美术教学开展了“寻祖根,塑国魂”系列艺术实践教育活动,拓宽了小学美术课程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生活,充分发挥了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 活动以泥为媒,用艺术审美拥抱传统与现代,多个中国经典艺术在孩子们的指尖上鱼贯而出,再塑经典无限魅力。 本期活动:探寻铺首衔环
铺首衔环是中国门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画像石刻比较常见的一种图案,它是由饕餮逐渐演化而来。饕餮衔环,作为铺首置于大门上,用以驱邪。石刻中的铺首,往往综合了许多兽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造型既像牛,又像虎。现在民居中常见的虎头门环正是这种文化因素的延续。中国早在汉代便已使用铺首,至今已逾两千年。辅首可反映历史的变迁,可显示使用者的地位。 季老师以中国古代铺首衔环的门环为主体物,欣赏真实图例,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门环的来历、形状、结构等相关知识。有同学难为情地说:“以前旅游时有见过,就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今天太长见识了,明白了铺首衔环还有这么多的秘密。”小小的铺首衔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成果,既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 接下来的创作中,学生更加兴致盎然,充分发挥想象力,闪耀着历史金光的铺首衔环“魔术化”地再现。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双手再现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促进传统文化传播,展现了七中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艺术作品是没有美和丑之分的,只要是用心完成的作品,它都应该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欣赏。我们要做到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用他们的小手尽情地去塑造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梦想。 在铺首衔环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触摸民族文化的瑰宝,学习传统文化精髓,感悟民族精神,加深了对文化寻根、文化生存、对民族文化的认可。 “寻祖根,塑国魂”美育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活起来”,增强“四个自信”,做有民族魂、中华根的中国人。 以美育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美的人,做好引路人,一起向未来!(濮阳市第七中 季海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