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母亲时间:2023-05-05 在哥哥家回来的路上,我爱人说他最难忘记的是我家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去娘家报喜,我娘做的鸡蛋面,那种味道,他到现在都能想起,那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面条。听到这些,我禁不住热泪盈眶。人到中年,才真正理解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我家共有六个兄弟姐妹,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那个时候家境非常的贫穷,常听我的父母说他们什么苦都吃过:吃树皮、挖野菜、拾柴禾、挑水,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父母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也是伟大的,几个孩子算不上出人头地,但也算为国家的未来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父母都没有文化,但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经常勉励我们几个勤读书。经常听我的母亲讲,我的哥哥在大年三十还勤学苦练。正是由于父母的督促,哥哥通过努力考入了师范,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排行家里的老小,父亲总是娇惯我。我小的时候爱喝稠糊涂,父亲就在煤火上为我一个人熬制。我坐在高高的煤火台上,吃着父亲为我准备的饭菜,那种记忆,一辈子也抹不掉。 忘不了父亲送我第一次上学,我跟在父亲的身后,心里怯怯的。回答老师问的“一只羊有几条腿?你家有几口人?......”如此这样的问题。老师说通过测试了,回到家里,父亲就给别人炫耀“我家女儿上学了。”现在才知道,上学是父亲对我的一种期望。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天降暴雪,在我正瑟瑟发抖时,一个熟悉的背影映入了我的眼帘—是父亲,自行车上拖着草埔地(以前生活条件不好,都是把麦秸装在一个袋子里,作用类似于现在的电热毯。)明明是寒冷的天气,但他的头上冒着斗大的汗珠。我哽咽着说:“爹......你怎么来了?”父亲说:“你上学的时候带的衣服很少,我和你娘都很担心你,快、快、把衣服穿上,别冻着了。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我的家离学校4公里,父亲是怎样推着自行车在雪地里前行的? 1999年,我考入了滑县师范学校,在那个年代,这也是考入了一个好的学校,几千块钱的学费,对我家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父亲没有迟疑,他父亲卖掉了所有的麦子,剩下的钱是父母向亲戚朋友借的,父亲总是自豪对别人说:“我家二妮也考入师范了,也可以和他的哥哥一样当老师啦。”当厚厚的一沓钱放到我手中的时候,我感觉到分外的重,因为我清楚这是父母对我的希望。 是父亲,送我第一次远行;是父亲,跑东跑西,给我买饭票,买生活用品;是父亲,给我安排好宿舍,再找教室,叫我如何与同学相处;当我被安顿好之后,父亲离开我的时候,我发现他背过头,擦了擦眼角,我知道,那是对女儿的不舍。 我的母亲是善良的、淳朴的、慈祥的。每当街坊有什么困难,母亲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忙。这也是母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经常听我的同事说“你怎么觉得谁都是好的?”是的,我相信,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 母亲的手工活很好,那个时候都买布料,街坊都是找我的母亲裁剪。母亲把剪好的鞋样夹在一本厚厚的书里。谁的鞋大了、小了都是让母亲帮忙裁剪。小的时候,总是在母亲的纳鞋底声进入梦乡的。
这是我结婚的时候,母亲给我做的千层底,一针一线,是疼爱,是一种对女儿出嫁的不舍,更是母亲对我的祝福。 母亲织过很多布,在我很小的时候,总能听到母亲纺线的声音,织布需要很多的步骤,母亲总能做的有条不紊、游刃有余。母亲织了很多布,她说:“你经常上学,也不会做个针线活,趁着我的眼还能看见,能多做一点是一点吧!” 母亲还会做很多的手工活,总是在地里种点红黍黍(可能有的地方也叫高粱),到成熟的季节,把上面的穗做成刷碗的工具,抽出的杆做成篦子,母亲总是做很多,最后都又分了出去,但母亲说她是快乐的,因为别人不会做,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母亲虽然不认识字,但她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对我的母亲说:“娘,我不想上学了。”那一刻,母亲真的急了。“啥?不上学?去地里干活去吧。”从来没见母亲那样生气过。随后,母亲把我带到了地里。炎热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着我。让每一次呼吸都觉得困难。母亲说:“把这一畦的草薅玩。”语气中容不得你半点反驳。我薅着,娘也陪着我薅着。是汗水、是泪水夹杂着青草的、泥土的气息,那种感觉,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虽然娘不会说:不吃学习的苦,要吃生活的苦。但是娘说:“妮儿,下地热不热,苦不苦?孩儿,还有啥比种地更苦的更累的?你爹娘都没有文化,看看,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你只有好好学习,才有一个好的出路。”朴实的话语,是那么的铿锵有力。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提起不上学这回事。每每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个炎热的夏天,还有母亲谆谆的教导。 考入了师范,也算是了了母亲的一大心愿,进入了工作岗位,母亲常对我说:“孩子,教学要有耐心,好好的对人家的孩子,他们都是父母的宝贝,也都是家人的希望。”所以,教学,我从没有感到累过。我从没放弃过一个学生。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肩负一份责任与希望。 人总是是这样,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知道了真正的心痛。多么想再听到娘的唠叨、爹的教诲。多么想亲自给你们说一声:“我爱你们”。多么想买一件新衣服让你们穿上。多么想再听到你们的呼唤“霞,该吃饭了。学校生活怎么样?工作怎么样?......” 爹娘,放心吧,我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我会热衷于教育事业,把家长对学生的期盼当作您对我的期盼,用我的爱心去感化每个孩子,相信他们也会成为父母的骄傲。 谨以此篇献给我最可敬的父亲母亲。(滑县赵营镇小韩小学 赵玉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