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有方向 不做“教书匠”——读《不做教书匠》有感时间:2025-02-24 在看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题目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了想读的念头。当时心想:“不做教书匠,做什么”。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渐渐了解这是本针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心理而写的书。“深入浅出有如青年教师的圣经”。一些西方油画的插图更增加了这种感觉、随着阅读的深入,也开始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约束感、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教师。 书中开篇即引用了朱永新先生的话:“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在教育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彷徨、迷茫,甚至为自己寻找借口。然而,正如书中所言,教育需要的是努力,拒绝任何借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理想,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书中提到的那棵被甲虫侵蚀而倒下的大树,让我深刻意识到,即使是最坚韧的生命,在持续的微小攻击下也会倒下。同样,我们的教育生涯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我们总是为自己找借口,那么最终也会像那棵大树一样,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再读这本书,书本中亲切生动的语言,一个个解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引领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通过细细品读让我的确受益多多。其中我感触最深的一段话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唯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你一堂教研课上砸了、或许你职称评优失败了、或许你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你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了,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深入我心,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激动,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这本书给了我启发与鼓舞,让我有勇气去接受失败、去挑战失败。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读得越多就越感到读的晚了。我控制不保激动的心继续往下看,“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时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是呀!小孩子是无瑕的。我不禁想起我班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玩耍的快乐情景、一起学习的美好画面。年轻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许多作为教师应该有的。突然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这个孩子太调皮了,不想管了”,刚舒张的笑容立刻收敛了下来,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是我在哪儿走错了路迷失了方向?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丢失了“发现闪光点的双眼没有了耐心,丢了微笑。当我们能微笑着倾听学生的讲述、微笑着赞许,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一贯的教育、批评,那学生肯定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上。教师的爱就是成功教育的源动力。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我作为教师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对我内心世界的呼唤和启迪。它让我们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理想,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超越自我;珍惜每一个与学生相处的时刻、用心去感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学会欣赏和鼓励孩子们、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耐得住寂寞、享受成长的乐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教书匠”的标签,成为一名有方向感、有责任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教师。 作者:巴中市恩阳区茶坝镇中心小学 陈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