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校园之友 >>校园内外 >>辅导老师 >> 情境驱动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的四维实践探索
    详细内容

    情境驱动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的四维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新要求,探讨情境驱动教学模式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与实施策略。通过建构生活化、游戏化、故事化及文化浸润四维情境,突破传统知识本位的教学局限,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识字教学转型。

          【关键词】情境驱动教学;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多元情境策略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其中对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教学提出“创设学习情境,凸显实践导向”的新要求[1]。这一要求标志着识字教学形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字词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培育本位,要求教师通过建构真实性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实现“记与应用”的双向迁移。

          一、情境驱动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研究意义

          作为语言能力建构的核心领域,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支柱性地位,其中识字教学作为语言习得的基石,在低段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情境化教学模式通过多维认知路径提升识字效能:一方面,教师将汉字学习与生活化场景相结合(如实物互动、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词汇融入日常交流和阅读中,这样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另一方面,该模式打破孤立识字局限,引导学生在主题情境中培养联想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不仅仅记住一个孤立的字,还能将它与周围的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形成更丰富的语言网络。特别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该模式能有效提升课堂识字效能,使生均识字巩固率提升,又培育了语言运用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培育文化感知、思维发展等语文核心素养。

          二、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情境与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联结学生真实经验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所以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低段儿童的识字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汉汉字的内涵。以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一文为例,可以开展“校园植物探秘行动”,即记录在校园里遇到的树木名称来与课文生字表比对。在记录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对树木进行观察,建立起“字—物—义”神经联结,从而降低机械记忆负担。课堂教学完毕后,还可进行课后延伸,制作“我的树木手账”记录家庭小区常见的树种。这样将抽象符号(木字旁字族)与具象生活经验(树木特征)进行深度绑定,提升识字效率。

          (二)游戏化情境: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基于加涅“学习条件理论”中外部刺激对注意力唤醒的核心观点,在二年级上册《拍手歌》识字教学中设计了体感互动游戏:通过“偏旁拍手舞”活动,组织学生两人一组随儿歌韵律击掌互动,当聆听歌词中出现含“隹字旁”(如雀、雁、鹰)的鸟类名称时快速举右手响应,辨识到“鸟字旁”(如鸡、鸭、鹅)的禽类汉字时立即举左手反应,将肢体动作与听觉信号相融合,构建多重感官联动的汉字认知场景。

          (三)故事化情境:依托文本构建语境

          故事是儿童很喜欢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

          趣的故事情境,能更加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的情景记忆。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可根据文本教师创设“青蛙妈妈失踪案”侦探故事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线索收集—动作演绎—触觉感知—语言应用”的多维路径掌握目标字词。学生化身小侦探时,需从鲤鱼“披”着衣裳、乌龟“鼓”着眼睛等动物证词中提取关键生字;通过模拟“迎”上去(张开双臂前倾奔跑)、“追”上去(摆动双臂加速跑)的动态演绎,理解“辶”蕴含的方向性动作特征;借助按压气泡膜的触觉体验,直观感受“鼓”字的字形特点。在语境迁移环节,学生需续编“小蝌蚪变青蛙”故事并准确使用目标动词,最后通过制作包含“长出后腿→前腿露出→尾巴消失“等关键词的成长档案袋,用连环画配动词标注的形式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输出。

          (四)文化情境:渗透汉字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一文,可通过溯源解字、情境联结与文化体悟构建多维认知路径,深入进行汉字文化内涵的渗透。以“祭”字教学为例,教师可先解析甲骨文字形:左上为“肉”(祭祀供品),右下为“示”(祭台),右部为“手”形,整体呈现手持鲜肉献祭的场景(见图1[3])。继而拓展至清明节“祭祖扫墓”的礼俗,引导学生体悟汉字中凝结的祖先崇拜与生命伦理。这种字理阐释与文化情境的深度交融,使汉字学习超越机械识记,成为激活文化记忆、建构民族认同的审美实践。

    图片1.png

          三、结论

          综上所述,情境驱动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具有显著效能,其通过创设具象化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汉字识记积极性及迁移运用能力。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系统整合生活化、游戏化及文化浸润等多元情境策略,使识字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让低段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更多的生字。

          (辅导教师:卿建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白佳奇. 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C].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 第八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教学实践篇.2023: 50-51.

          [3] [汉]许慎.说文解字[M].辽宁:辽宁出版社,2015:994.

          作者:内江市东兴区阳光学校  康惠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