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个坚持推进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洛阳市涧西区中州西路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纪实时间:2020-11-20 经典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近年来,洛阳市涧西区中州西路小学将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灵巧教育体系之中,作为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经典,诵经典,演经典,写经典活动,用经典为学生童年打上靓丽底色,秉承“四个坚持”推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 创新管理模式,坚持“统筹”与“分包”。 为做好经典诵读推进工作,学校成立诵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教师诵读、班级诵读、家庭诵读的评价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做到统筹兼顾和分包负责相结合。学校把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一把手校长负责制,明确具体分管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周密部署安排。建立领导分包年级制,即中层以上领导每人分包管理一个年级,依据学校总体诵读要求和年级学生特点,分级开展诵读活动,做到职责明确,活动细化,指导到位。 二、 精选诵读内容,坚持“不变”与“巧变”。 中华经典灿如群星。选择适合学生诵读的内容是基础。学校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建立递进式、多元化的诵读体系,坚持“不变”与“巧变”的原则,确定诵读内容。 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百家姓》,三年级《三字经》、四年级《笠翁对韵》、五年级《千字文》、六年级《论语》,这些经典作为学校诵读的固定内容,一直延续并保留下来。年年诵经典,经典各不同。六部经典伴随学生走过六年小学生活,发挥完善学生人格,滋养学生品性,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诵读六部经典既是学校规定动作,也是诵读的保底要求。 为了丰富学生诵读,进一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学校不断扩大诵读的范围,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内容。“行走在诗意四季”、“在农历的天空下”、“诵牡丹爱洛阳”等主题陆续走进学校诵读活动中。春夏秋冬古诗词,24节气名诗佳作,洛阳诗词歌赋,纷纷与孩子们相遇。经典诵读一年推出一个新主题,变的是内容,不变的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行动和信心。 就这样,在“不变”与“巧变”的主旋律下,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年年呈现出新意,岁岁演绎出精彩。 三、建立诵读机制,坚持“两课”和“两节”。 为了让诵读落到实处,学校把经典诵读列入课表,把上好“两课”作为有力抓手。每天早上20分钟班级晨诵课,几年来雷打不动。每天早晨,学生与美妙的诗歌共舞,用诗歌开启黎明,在诵读中开始一天快乐的学习生活。 每周每班一节阅读课,也是诵读落地的重要途径。阅读课上,老师和学生阅读经典书目,在静谧的时光里,读经典,品经典,悟经典,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大胆交流,场景温馨而美好。 诵读也需要仪式感。每年六月的诵读艺术节,十二月的全校读书节,成为学校经典诵读展示的重要舞台。孩子们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经典历久弥新,散发出沁人芬芳。 “两课”和“两节”,夯实了学校诵读活动的根基,学校坚持着,坚守着,于是经典诵读便有了滴水穿石的力量,改变着学校,校园多了分和谐;改变着学生,身上多了分儒雅。 四、家校携手诵读,坚持“激励”和“共育”。 经典诵读活动仅仅停留在校园,满足于课堂是不够的。近年来,学校将校内诵读、家庭诵读有机衔接,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将诵读由校园延伸到家庭。 优美的环境建设,浓厚的读书氛围营造,是家校共育的首要工作。学校充分利用楼道建立起漂亮的图书角,添置学生喜爱的图书置于书架上,安放舒适的座椅,吸引学生驻足阅读。上课前,下课时,放学后,图书角成为孩子们阅读的乐园,坐着、站着,翻几页书,读几段文字,成为孩子们最开心的事。 家庭环境建设更为重要。学校制定书香家庭评价标准,在全校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活动。一间小书屋,一张小书桌,一盏小台灯,一个小书架,一些好图书,书香家庭首先从环境建设、氛围营造、家长支持入手。 亲子共读是书香家庭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每天20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见证着家长和孩子的成长。每学期一次的亲子共读展示活动,检阅着家庭阅读活动的成效,更是书香家庭评比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书香家庭评比工作已坚持四年之多,共五十余户家庭获此殊荣。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亲子共读,喜欢上读书,喜欢上经典。 环境塑造人,激励发展人。对班级及学生的诵读激励更是多元。书香班级、阅读小明星,诵读小达人,每学期学校评比一次。每学年的诵读检测,采用星级评价标准,成绩计入学生素质评语手册中。 现在,每年六一之时,学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优秀生的表彰,都是购置图书、奖励图书。学生们为能获得学校的图书奖励而自豪。 这些多元化的激励举措无疑都在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改变着他们…… 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中州西路小学边实践边收获,在四个坚持下稳步推进,目前,经典诵读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成为学校灵巧教育的新亮点。(洛阳市涧西区中州西路小学 张茹) (编辑/旭旭 审核/千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