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电子报纸 >>理论实践 >> 小学体育学科分层导学教学模式分析
    详细内容

    小学体育学科分层导学教学模式分析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大家孔子先生曾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分层教学的萌芽。现阶段,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所倡导的分层教学,一方面属于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也属于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的背景之下,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的教需要与学生的学相适应,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

    (一)新授课分层教学尝试(以投掷为例)

    1.课前准备

    (1)点名并排列队形;(2)给学生介绍分组标准;(3)做好教案;(4)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

    2.第一节课的任务

    让学生初步的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动作,让他们形成初步的动作技术之后再进行分组。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特点,然后再做基本动作的训练。例如:投掷。

    (1)让每个组的学生学正确的站姿与握投掷物的方法。

    (2)肩上屈肘。

    (3)蹬地跳起换步。

    (4)将动作进行完整的练习。

    (5)发现问题: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安排学生自由练习,最后让其示范。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并做出纠正,作为下一次科分组的标准。

    3.第二节课的任务

    (1)根据上节课的活动情况,做出分组,并在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

    (2)对AB组每一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出安排。

    (3)在上课之前先和每组的小组长进行交流。

    例如:立定跳远

    A组学生分析:分析学生对于动作的协调性程度。

    练习内容:其一、由每组组长带领全体成员练习5分钟的立定跳远;其二,通过收腹跳、纵跳、30米加速跑等训练学生的小腿肌肉。

    B组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对于动作的协调性程度。

    练习内容:a:蹬伸练习b:收腹跳c:分散练习d:集中练习。

    4.第三节课的任务

    将两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对稍微较差的那组学生再进行二次分组。分成B、C两组,A组学生不变。

    A组学生练习内容:其一,基本技术练习:让学生练习立定跳远等项目。其二,进行游戏性活动,例如:三人两足竞赛、30米加速跑竞赛等。

    B组学生练习内容:与A组学生的内容相同,同时A组的小组长需要协助B组的小组长,顺利完成小组练习活动。

    C 组学生练习内容:对于这一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集体纠错和个别指导上,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二)练习课中分层教学尝试

    一般来说,体育课是一门主要以身体活动来展开的课程,在课程的指导之下,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需要教师在每节课之前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动作技术进行回顾与练习,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个人的动作技能水平。从本质上来说,每一项动作都不可能是完全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而掌握的,离不开平时的练习,因此,在每节体育课上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将之前学习过的内容穿插进来。同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还应当专门为其保留一整节可得时间然他们对过去学习的内容在加以强化,使动作技术变得更加牢固。

    1.集中练习,

    在集中练习的环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动作技术。

    (1)主教材的集中练习:重点是对于那些技术水平比较接近的学生,需要反复的进行强化,通过重复来提高他们的动作技术。

    (2)有针对性的练习:在上课之前,教师就需要以上次课的基本情况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

    2.自主选择性练习

    在自主选择性练习的环节,通常是要以游戏活动为主。

    (1)同类练习活动;例如折回跑、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活动。

    (2)灵敏类练习活动:踩影子、踩脚尖等。(三门峡义马市外国语小学 张录杰)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