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都文艺特刊】邂逅(小小说) 文/黄元太宁那天去集团开会,在大楼门口看到一个正在做保洁的女士,从侧面看,他感到在哪儿见过,可一时又想不起来。他一边使劲在脑海里搜索,一边上楼梯。突然,他收回了正要上台阶的脚,折过来,问她是不是“某某某”,在得到否定回答后,他“哦”了一声,显然是认错人了,顺口说了一句“太像了”,就上楼开会去了。 静三十来岁,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不胖不瘦,一头秀发简单地梳着,在后边扎个马尾辫,一绺刘海,像瀑布一样在脸部右侧飞流直下,成了她的标配,让她显得与众不同。 引起宁又一次注意是三年以后,他从分公司调到集团总部任经济师。中午陪客户吃完饭,送到大门口准备回宿舍的时候,看见一辆通用轿车停在大门外,从车上下来身着工装的女士,他睁大了眼睛,这不正是几年前见到的那位保洁员吗?由于其他保洁员都是骑电车上下班,只有她开着车,这让她又一次记住了她。 宁是因为一件工作上的事处理不当才被平调到总部的。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情绪低落,再加上周围环境不太熟悉,很少和人交流。后来,他迷上了抖音,而且一看就是半个小时。刷着刷着,他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明眸皓齿,顾盼传情,选配的音乐也恰到好处。尽管抖音里的她做过美化,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就是静。 宁迫不及待地翻看着她所有拍过的抖音,综合判断,他认为静是一个热爱生活,又乐观向上的女子。再一看抖音中作者个人资料,年龄35岁,更加印证了他的判断。他感觉这就是缘分。在集团上班,离家较远,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如果有一个知己朋友,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他决定加静为好友。 可是,过完春节两个月了,静仍没有来上班。直到一个周末,他在公司加班,当走到办公楼院子里的时候,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她正和其他人一起冲洗办公大楼前的地板。 他控制住自己,没有贸然上前去打招呼,回到宿舍,他满脑子都是静的身影。终于他拿起手机,在抖音了给静发了私信:加个朋友好吗? 我们认识吗?静显然不是那种随便的人。 认识啊,我们几百年前就认识了。他发完,接着又发了一个笑脸。 怎么可能?对于这种说法,静显然觉得不靠谱,太夸张了吧。 接着,他就说了几年前的那次见面,以及自己是怎么调到总部里来的。 静同意了,他们加了微信。他非常高兴。 他通过微信对静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只要看看她的微信就知道,几乎每天都在更新着视频,不是在上班路上就是在老家的小河边,不是在工作场所就是在家陪伴家人。而下面配的文字也很有趣,如:“上班=有钱,有钱=快乐,上班=快乐!”,简单的道理用几个等式就表达完毕;再看,“把身体照顾好,把喜欢的事做好,把重要的人待好,你要的一切都在路上!”四句话把自己与家人和工作的关系表达得简单明了;再看,“做一个温柔的人,浅浅笑,轻轻爱,稳稳走,不负时光,不负自己!”生活的哲理用诗性的语言表达出来,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反而透着机智、诙谐和幽默。真的没想到静跟自己一样也是一个喜欢文学的人,宁已经沉浸在静的微信世界不能自拔。 静是个苦命的孩子,父母生她的时候,上边已经有两个姐姐,一心想要男孩的双亲,比较迷信,认为把她送人后就会带来转机,下一个生的就一定会是男孩,但老天爷并没有让他们如愿,连着又生了三个女孩子才算罢休。 虽然80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已经10个年头,但是在豫西南山区仍然为吃穿发着愁,没有零花钱,静曾经为养父母拿不出给她买心仪已久的球鞋而难过了好几天。 也许是同病相怜,同样的苦出身让他们有相识恨晚的感觉。宁比静大十几岁,他在苦苦求学的道路上,凭着一股子韧劲上了大学,而静高中没上完就被迫辍学了,在20岁的时候,匆匆和谈了一个月的同村男人结了婚,连着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后,男人为了养家和供孩子上学,外出打工,留下她一人在家,在带孩子的空隙找个事做,主要是不想让自己闲下来。 宁佩服静的自立自强,不甘向生活低头,即便保洁员的工资很低,她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想和她见面,而且愿望越来越强烈。 在一个初夏的傍晚,5点钟下班的时候,太阳还舍不得落入西山。他们有了第一次约会。他觉得第一次见面应该送个礼物给静,送什么呢?他找遍自己的办公室才发现一个未拆封的电子体重计。可以的,女孩子需要保持身材,静应该喜欢,就送这个吧。他装好后,提着下楼。为了躲人耳目,他让静把车开出大门200米远才把他拉上。 他们去了公司附近的一个寺山。山不高,但是近两年在山顶上安装了数十台风力发电设备,在夕阳的映照下,异常壮观。他们下车后,他第一次拉了静的手,肉肉的、嫩嫩的感觉。也许是晚上,游人非常少,真是天赐良机啊。他拉着她踩着简易的用石板铺就的羊肠小道,在说说笑笑中,爬上了山巅。 这是方圆20里最高的一座山,虽然海拔不到300米,已经引来了开发热潮。周围沿着山势竖起了不少建筑群,给那些喜欢看山的游客提供了方便,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他们在湛蓝的天空下对着远方呐喊,想让全世界见证这开心的一刻。 静开始拍抖音了,他没有打扰她,而是在旁边静静地欣赏,静静地聆听。山上没有一个人,除了风叶转动发出的“嗡嗡”声,仿佛全世界都是他们的了。 宁看着静拍完并发了朋友圈,对静说,你小的时候听过那首大风车儿歌吗?没等静回答,他就仰起脸,看着头顶旋转的大风车唱起来,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真好看…… 静也跟着唱起来,他们牵着手在山顶奔跑,跑累了,宁就背着静跑,撒着欢儿,歌声笑声在云端里荡漾。 在天色快要暗下来的时候,他们下山了。由于是周末,静回家还要照看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他们驶向回家的路。在快要下车的时候,宁趁静不注意,上去亲了静,没等静反应过来,他已经离开了。 此后每天宁都会第一时间给她发去问候,而静也会及时回复他的信息,尽管每天他们都有可能见面。宁还主动告诉静,自己业余时间喜欢创作,已经出版了自己的一部专著,还给静发了一篇自己近期发表的作品,其中有一篇写蜜蜂的小小说,文中有一句描写孩子天性的句子“头一歪就睡了,不知睡了几百年。”静一看,联想到他们刚加好友时说的话,就乐了,原来“几百年”是这么来的啊。然后,就都开怀大笑起来。 周一到周五晚上孩子们都住校了,这是宁跟静最浪漫的时光,他们谈论文学,说到余秀华、余华、莫言等,他们也视频聊天,聊更私密的话题,还谈论了性。她让他看了自己敏感的部位。静说,看,我生了两个孩子,肚皮上妊辰纹很少,不像有的女人。说着,把手机摄像头打开展示给他看,宁很开心,他第一次知道了女人怀孕还有一种叫“后怀”,在心里更加珍惜静对他的这份情谊。 但让宁苦恼的是,静不好好吃饭。静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小胖墩,担心吃多了,身材走形。要知道,静每天干活同样是8小时,即便熬时间,也会感到饥饿难耐的。但静似乎感觉不到饿,或者说她没有感觉饥饿的能力,这也许就是她与其她女人不同的特质。当别的女人觉得连喝水都会胖的时候,她对减肥却没有很刻意。她一下班回到家,简单洗洗后就上电子秤,接着就躺在床上刷抖音。她不喜欢逛街,不喜欢那些瘦得跟麻秆一样招摇过市的女孩子。前些天她不得已的那次上街,在电力广场,看到一个面容姣好、瘦得有点走形的女孩,她也仅仅是羡慕而已。当时,那女孩子几乎全裸,站在广场的雕像下边,惟妙惟肖地模仿着雕像的动作,她想这也许就是媒体上说的行为艺术吧,但很快那女孩就被管理者驱赶走了。 那静吃什么呢?水果啊。有一天中午,宁问静吃什么,静给他发了个“苹果”图像,说半个苹果就够了,任凭宁怎么说也无济于事。 夏天到了,宁看到静的车经常停在露天停车场,担心暴晒增加车内温度,就给她买一个前挡风玻璃的遮阳伞,到货后拍了照片发给静。静沉默了还一阵子才回复:我们才好上那么几天,你就想让我们“散”吗?宁猛然醒悟,说,亏自己还是搞文字的,怎么连“伞”与“散”都没想到?他猛击了一下自己的头部,感到从未有过的失落。 宁怅然地望向窗外,阳光狠毒很刺眼。 【作者简介】黄元太,南阳市作协会员,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员,河南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小小说月刊》《山西文学》《渤海风》《中国建材报》《河南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