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校园之友 >>校园内外 >>玉都特刊 >> 【玉都文艺特刊】最忆是上海 (散文) ◎ 黄元太
    详细内容

    【玉都文艺特刊】最忆是上海 (散文) ◎ 黄元太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是白居易在《忆江南·江南忆》中的句子。但我要说江南忆最忆是上海

    出生在豫西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上小学时生活的半径几乎没有超过5公里。那时印象中特别向往一个地方,叫马山口距离我们村子有20多公里村里的人都称它是“小上海”。

    电视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可乡下人有乡下人的智慧,他们常常把那些热闹、繁华、富庶的集镇、小城命名为“小上海” 我的第一次远足,是初中毕业考到了我心目当中的“小上海”,-----距离马山口镇一公里左右的一所高中。报到后趁还有点空余时间,我就和同伴到镇上去逛一逛,因是第一次去镇上,感觉是开了眼界。镇上人来人往人头攒动。他们有的赶着毛驴车有的挑着箩筐,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那时就一直畅想着“大上海”的模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高中毕业报志愿时,第一、第二志愿选的都是上海的大学,并最终如愿以偿。

    从一个偏远小镇一步跨入大都市真可谓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鳞次栉比的高楼,宽阔明亮的街道,还有操着不同口音、来去匆匆的行人,尤其是当接我们的校车路过徐家汇万国体育馆前,隔着玻璃窗看到飘扬着的各国国旗时,我非常激动,原来这里距离世界是如此的近。

    在上海读书的第一次外出就是去外滩看夜景。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她象征着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和不灭的生命力。一条航线经过无数建筑,足以看到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适逢国庆假期我和几位还不很熟悉的室友相约去外滩那时的外滩与江面还有一堵高墙我们一边吹着夜风一边看对岸的风景以及江中不时鸣笛经过的游轮,不知不觉,游人如潮水般涌动起来,待我们准备离开时,解放军战士已经手拉手筑起一道人墙,有序地分离着人流。他们个个英姿勃发,血气方刚,稳如泰山,游人看到这道人墙,也很自觉地配合着。从室友口中得知,这就是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天啊,以前我只在书本中知道有这个英雄的连队,没想到今天竟然近在迟尺,我肃然起敬,直到走远了,还不住地回头望。

    在上海读书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的党章学习小组并有幸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展览的主题叫“伟大的开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文物陈列等多种形式,为人们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使我对上海这座城市更加油然而生敬意。

    我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有时还会跟着学点吴侬软语。除了每周日和其他四位同学一起打扫图书馆外,晚上就去练摊,尤其是一年一度的上海市桂花节,使我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上海的人文气息。到毕业时,班主任老师问我愿不愿意留在上海,我想了想,还是选择了离开,最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如果我选择留下来,可能人生又是另一番样子。

    十年前我和同事一起去上海出差,这是我毕业十二年后第二次去上海。第一印象便是,大上海变得更加繁华、更加漂亮了。外滩早已修缮一新,那道高墙早已拆除,代之以更加人性化的设计。站在外滩,看浦东浦西,艺术感与现代感交织在一起,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行业中心的地位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

    手里紧捏着船票,我们登上游船最顶层。夜晚的凉风轻轻吹过,只见沿江两岸灯火辉煌,远远望去是曲折的海岸线,一片深蓝色的天空映衬着灯火璀璨的建筑。一声长鸣,船开始缓缓行动,周围的景致缓缓后退。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渐渐露出了她的全貌,展露在人们眼前。蓝色,紫色,红色,无数灯光打的塔身发白,便更显出“明珠”的光彩来,远处的金贸大厦直插云霄,与东方明珠遥遥相应,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震撼。

    临江除了现代化建筑,还有历史留下的痕迹。金色的灯光打在英式,欧式的老建筑上,均有上百年历史的他们华贵又不失大气。船缓缓行着,就这样,左岸是未来,右岸是过去,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各色建筑,各色灯光映在黄浦江的江面上,随水波漂浮不定,支离破碎。建筑是静止的,黄浦江江水却是动态的。城市中的喧闹仿佛离我们很远,只听得到身边风吹过与行船的声音,仿佛置身上海的历史长流之中,这种感受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前段时间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又一次牵动了我的心由于新冠疫情这座城市一下子进入了静默状态我给远在上海的老师打电话问他现在的情况他说已封闭十多天,只能足不出户,几乎每天核酸与抗原检测,还说别担心,上海人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我听后,为老师的乐观心态而自豪,在心里祈愿上海快点好起来。

    疫情来袭让我看到了上海的另一面。她和人一样并非一直光鲜,一直高光,她需要及时调整自我及时重整行装再出发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影响她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她是个有灵魂的巨人,她热血激情的历史,她日新月异的发展,她对于华夏民族的重要性,都在我心中掀过旖旎春风,泛起阵阵涟漪。

    不觉间,我大学毕业离开上海已经29个春秋。虽然身处另一座城市,但大上海的模样就像黄浦江的江水,一次次牵动并刷新着我对上海的认知,激励着我努力奋斗,书写无悔人生。

     江南忆最忆是上海

    微信图片_20210513182409.jpg

         【作者简介】黄元太,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员,河南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小小说月刊》《山西文学》《中国建材报》《河南文学》等媒体。著有个人作品集《只问初心》。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