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都文艺特刊】好家风伴我向光而行 文\刘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家风问题并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并强调,不论时代如何变换,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守住初心,为党和人民做奉献,要真正把家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以良好的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清正、社风民风淳朴。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个国家的兴盛、社会的安宁、个人的成就,都会受到家风“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优良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传家宝”。 我出生在邓州市穰东镇一个偏远的乡村,父母都是勤勤恳恳的农民,他们没有华丽的文字来表达,却是在以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向我传达着朴素的家风家训。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上学时,每逢周末回家我都会主动帮母亲洗衣、做饭,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晚上会给她们捶背、按摩、端洗脚水。我的孝顺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着爷爷的生活起居。爷爷在世的每一天,母亲都会问问爷爷想吃什么?想做什么?逢年过节总少不了为爷爷添置新衣。在爷爷生病住院的日子里,父母衣不解带地在床边伺候;做完手术后,因为行动不便,每天都是父亲背着爷爷楼上楼下的去各个科室做检查。父母从未要求过我们要怎样做,但“孝亲敬老”四个字却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多花。”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父亲是过过苦日子的人,哪怕后来生活条件好起来,他的衣服袜子还是缝缝补补,一穿就是好多年。父亲从小就教育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给我讲农民伯伯们的辛劳,告诉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给我讲食物的生长过程要经历春、夏、秋三个季节长时间的洗礼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在父亲一遍遍的教导中,我养成了吃多少,拿多少,坚决不浪费粮食的良好习惯。 前几年,父亲全票通过当选了村支书,从当选村支书的那一天开始,父亲便一心扑在村子的发展上。我们村的底子非常薄,但父亲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不抱怨,不推脱,他说既然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信任我,我就得干出一个名堂来。在他的带领下,村子发生了很大变化:泥巴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在每月村务公开栏中,各项工作真实、完整、规范,特别是集体款项中的每一笔开支、收入、余款都列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他一直坚守底线,从没有挪用或者中饱私囊的想法,他说,咱是党员,坚决不能做让老百姓戳脊梁骨的事儿。父亲清正廉洁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我也暗下决心,要像父亲一样做个清正廉洁的人。 读 大学期间,和同学相处我热心真诚,学习上我刻苦努力,工作中我尽心尽责。我始终记得父亲说过:不管任何时候,做人做事都要正心、正德、正行,要干干净净、清清白白,违法之事不可做,违纪之事不能做,违规之事不要做。鉴于我的良好表现,我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而今,我也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向其她老师讨教经验,积极地参加各项培训,分享心得,努力充实自己,我希望自己可以更优秀,更自信地站在我可爱的孩子们面前!我永远不会忘记父亲送我报到那天的嘱托:“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来,为什么而奋斗,不要迷失方向,原则问题绝对不能触碰。特别是身为党员,你更要脚踏实地,恪尽职守,积极进取,勇敢担当。”当了教师以后,我除了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能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和疫情防控工作,时刻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何为家风,其实都隐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这千千万万个细胞健康活泼,不断呼吸吐纳着文明勤俭、廉洁自律的氧气,社会和国家这一庞大的肌体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更离不开党员干部优良的家风传承。 生逢盛世何其幸哉!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真正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让家庭成为温馨和睦的港湾,成为远离腐败的净土,让好家风一直伴我们向光而行。 (作者系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第二完全学校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