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校园之友 >>校园内外 >>玉都特刊 >> 【玉都文艺特刊】创开放教室 办满意教育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文\秦毅
    详细内容

    【玉都文艺特刊】创开放教室 办满意教育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文\秦毅

    89bb3b55cf17f518397176f51b74e28.jpg

    秋风送爽,秋雨送凉在这深秋时节里,我细细品读了佐藤学先生写的《静悄悄的革命,又听的河南大学肖磊教授的导读,对作者及作品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佐藤学,出生于1951年的日本广岛。时身虚、学习不好经常挨老师批评,不喜欢学校,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良好家风的影响下,顺利到在东京大学攻读教育博士,1980年参加工作,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佐藤学先生平易近人、爱岗敬业精神让我敬佩。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让全校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为什么很难?

    当前百年变局和疫情交织给教育带来新的挑。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整和取消教育培训机构,严格落实双减工作,加强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教室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实践教学中开放教室、开放课堂教育存在多种问题,因此,结合佐藤学先生提出的开放教室教学理论,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开放教室的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在中小学校教室变成教师一块封锁的私有空间,关起教室门来上课在中小学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关起门来上课存在不利因素:一方面老师把学生、教室、课本等变成个人财产,随意使用,不求效果。另一方面部分老师素质不高,虚荣心强,没有认真备课,教案没准备充分,怕同事评论自己的缺点,不愿被同事说三道四不愿上级领导看到自己教学中弱点不想公开上课,不想分享知识同时暗示了同事单独工作,存在心理隔膜,同事之间缺少合作和沟通。为此,开放教室、深化课堂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1421ae02f6417b770bd4a0b9f8ca249.jpg

    二、开放教室的现时作用

    教师自我封锁式教学,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最大障碍和阻力。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育论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办法,学校要深化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倒教室的墙壁,开放教室,刷新老师的教学理念,逐步让所有的教师都打开教室的大门。打开教室,与现代学校改革方向相一致,与现代教育相适应,我们要积极倡导和推动。深化教室改革,开放课堂、就能推动学校社会教育随着变革。

    教室是开展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师生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承载着师生的喜怒哀乐。教室也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文化。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设计新颖合理、环境优美各异。教室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无限的挑战即是有的经验的教师进教室的时候,也会感到心理紧张,这种紧张感会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减弱,但不会随着教师年龄的增加而消失上课前紧张感、上课后的轻松感会伴随老师每一个教学历程。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开放教室、加强考研活动,进行老师相互评论,提高老师素质,推动学校向前发展。

    三、推进教室开放、落实教育改革

    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要开放教室教师用知识去影响教师、影响学生学生用知识去影响学生,学生用学习去影响教师,呈现出人人学习、共同学习的和谐校园。教室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阵地。老师要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读书一样认识课堂、读懂课堂、控制课堂。实现开放教室、开放课堂、转变学校的教育变革,让老师轻松、学生快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校转变,先让课堂转变,学校研究制定出三年学校教研计划,按时间节点有计划推进。首先在学校里制定出教师集体备课、公开分组教研定期研讨制度。其次要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教师公开课和教研活动为中心,努力推进教研活动、狠抓集体备课、老师上课,学习效果,课后评议,减轻作业、社团活动等,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让教研活动开展的生动有趣,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引导老师自觉的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最后作为老师,自己首先要备好课,做好充分的上课准备,积累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才能给学生讲课。学校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成果为依据,上学生喜欢听的课,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把新的成功的讲课模式和课程结构固定下来,作为我校课改成果在学校推广开来。

    1825faacf269d9cd9b4c683aa56fc0c.jpg

    总之: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整和取消教育培训机构,严格落实双减工作,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学习佐藤学教授教育理论,对促进课堂开放推动教室开放、增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立德树人,培养五育并举的合格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工作。

           (作者系河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11班学员)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