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合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有效探索时间:2023-05-09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迫切要求、必要途径和首要前提。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生能够做到明礼诚信,文明礼貌,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因原生家庭的影响、学校文明素养培育体系不健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原因,文明素养亟需提升。家校合育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教育者应联合家长,适时抓住教育的契机,通过舆论宣传、主题活动等有效载体,逐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关键词】 合育 提升 素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国历来重视对学生美好品德的塑造,并把德育放在首位。习主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其中,在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中表述为:“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可见,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迫切要求、必要途径和首要前提。 中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的关键时期,如何使学生的文明素养达到应有的标准,是各级各类学校和一线教师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生能够做到明礼诚信,文明礼貌,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因原生家庭的影响、学校文明素养培育体系不健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原因,文明素养亟需提升。这些不文明的因素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影响中小学生对文明的认知,更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涉到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尤其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面临着家长文明素养参差不齐、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状况,建立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家校合育体系,探索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迫在眉睫。 家校合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为依托,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为导向,利用家校合育平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家校合育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完美互补:家庭教育侧重对人的性格、习惯、观念等方面的塑造;学校教育不仅可以完善对人的塑造,更可以弥补家庭教育在通识知识、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具体步骤及做法如下: 一、理论引导,转变观念 1. 开办文明课堂,宣讲文明知识 新学期伊始,学校可以统一布置开展文明行为提升月主题活动,各位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的机会,向全体同学宣讲文明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素养的重要性、具体要求,能够辨别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努力学习,加强自律,增强自己的文明素养,为自己的人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修养。 比如,开展《网络文明》宣讲,从同学们日常接触的网络现象导入,列举不文明用网的具体情况,针对每一种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危害,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文明上网、绿色上网。 2. 邀请嘉宾宣讲,开拓文明视野 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涉文明素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鼓励学生搜集查阅相关内容,但是受课堂限制,老师不能充分展开、详细讲解,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过程中存在年龄、阅历等因素,使他们在查阅过程中不会抓重点,内容跑偏,甚至是无效浏览,限制了他们调查的深入性和全面性,也浪费了时间。因此,可以邀请在文明办、企事业单位等工作的学生家长到校,从整个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阐释文明素养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让学生了解到个人的文明素养不仅关乎个人品德,更加关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象。 3.借助网络资源,掌握提升方法 为更好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家校共育职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更好的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可组织、指导全体教师、家长观看线上家庭教育大讲堂,通过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全体教职工、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认识和水平,使之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有效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二、开展调查,摸清现状 通过文明知识及家庭教育学习,教师、家长、学生对文明素养的认识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某些方面还会达成共识。为摸清文明现状,可在此基础上展开调查。 1. 编制问卷调查,摸清文明素养现状 文明素养指的是个人在劳动、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品格、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水平。问卷调查以学生文明素养现状调查为主,兼顾家庭及社会文明状况,问题可涉及学生学习及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从文明爱国、诚信做事、生活礼仪等方面设计。 2. 借助网络链接,浏览文明素养现状 网络之大,网罗天下。魑魅魍魉,妍媸自别。网上的消息固然不能全信,但恰恰能够反映当今世界的文明现状,中学生的世界观尚不成熟,很容易被网络上不文明的言行影响,作为教育者,也应适当关注网络信息,适时纠正学生的偏颇或错误认知。 3.实地观察周边,发现不文明现象 利用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开展文明行为大调查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随手拍照或者使用文字记录自己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制止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或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改善环境,每天做一件好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既走出了家门,又亲身感受到了社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将理论照进现实。 三、展开研究,了解原因 借助以上调查,认真研究,了解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现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提升措施,提高家长、教师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关注和重视,引导家长和全校教师从小处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文明习惯。 四、开展活动,提升素养 (一)借助重要节日,实施文明素养熏陶 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开展录制为祖国庆生短视频活动;在9.30烈士纪念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的活动;结合党史教育活动参观党史公园,感悟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自觉以英雄为榜样,认识到小习惯会影响人生成败的大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争当先进,争做先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开展“向祖国献礼”活动 10月1日,可发动家长带孩子到党建公园、党史馆进行研学活动。历史的艰苦岁月,英雄烈士们的不屈精神都让孩子们深受感动,趁机引导他们珍惜美好生活,不忘前辈遗愿,努力学习,刻苦奋斗,以实际行动向祖国献礼! 2.开展烈士纪念日活动 每年9月30日,学校可以联合家长到烈士陵园举行“缅怀革命先烈,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纪念活动。当学生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向烈士敬献黄花,表达崇高敬意和深切悼念之情时,文明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 (二)借助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认同 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也是我们通过活动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重要契机。这些节日到来时,可以联合家长开展诗文诵读、演讲比赛、摄影比赛、手抄报、传统礼仪视频评比等一系列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提升文明素养。 (三)开展志愿服务,提升文明素养 为增强学生的奉献精神,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志愿者到文化广场开展卫生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拿着抹布、笤帚、见到垃圾就捡,看到脏处就擦,同时对广场上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及时制止,亲身经历之后,同学们真正认识到文明素养的重要性。 平时,还可以设立“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由各班志愿者报名组成,负责每天课间操、午自习期间的校园卫生巡逻与清扫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清扫,将每日情况向团委报告,团委收集资料,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向更多的学生展示;志愿者们同时又是宣传员,向更多学生宣传不文明行为的危害。 (四)设置文明素养提升月,巩固文明素养成果 为巩固文明素养提升成果,学校可设置文明素养提升月,同时开展专题活动,一方面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广播文明倡议、黑板报、征文、绘画展示等方式在校园内营造人人讲文明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组织学校学生会成员对学生的仪容仪表、就餐情况、文明用语等文明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计入班级量化考核,评选出文明班级,在校园内营造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的良好氛围。 同时,校园广播站设立投稿箱,接受并播报全校学生的好人好事。校园广播站还发动播音员化身“小记者”实地探查,曝光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采访教师、班干部、普通学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全校大讨论,促进文明素养新提升。 …… 总之,学生的文明素养关乎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者应联合家长,适时抓住教育的契机,通过舆论宣传、主题活动等有效载体,逐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许昌学院附属中学 周俊英) 参考文献: [1]朱红霞,刘烁.“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合育实践[J].教育家,2022(05):65-67. [2]翁连忠.家校合育矫正学习行为偏差的实践与反思[J].成才之路,2021(34):142-144. [3]徐国荣.家校合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21(36):7-8. [4]刘希祥.家校合育工作的新做法[J].教书育人,2021(11):22-23. [5]常文佳,陈敏.家校合育相关问题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2):35-36. [6]康友喜.探究学校如何在德育活动中孕育学生的文明素养[J].华夏教师,2020(19):10-11. [7]洪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校合作事业的发展与反思[J].少年儿童研究,2020(04):39-48. [8]徐海峰.家校合育,共情共育[J].教书育人,2019(26):33. [9]涂南萍,戴花妹.创新家校合育模式,促进学生长远发展[J].课程教学研究,2019(06):38-41. [10]罗定.用家校合育铺就成长底色——新时代家校合育基本路径的实践和思考[J].教书育人,2019(01):20-22. [11]叶青.家校合育路径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05):76-78. [12]焦婷婷.“家校共建、家校合育”模式研究[J].甘肃教育,2018(19):25. [13]洪明.论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5(09):105-109+83. [14]高丛林.以“小”着眼培育学生文明素养[J].教学与管理,2020(05):4-5. [15] 单志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打造“家校合育”的平度模式[J].现代教育,2017(0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