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情服务师生 用力提升质量 用心办好学校 ——浅析如何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时间:2023-06-28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是亿万家庭的殷切期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它关乎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关乎学校教育发展,更关乎乡村教育振兴和国家教育强国的实现,所以,“用心办好学校,用情服务师生,用力提升质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前身是撤乡并镇留下的教育弱校,学校大多远里城镇,与山水为邻,这里的学生是真正的农村的孩子。生源不稳、师资短缺、质量不高……始终是困扰学校教育发展的难题,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乘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学校的各项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光缆、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网络全覆盖;教室宽敞明亮,学生课桌板凳齐备;各功能室器材全使用勤。我校电脑配置小学21.49台/每百名学生,初中23.63/每百名学生;我校图书配置小学25.39册/生,初中27.93册/生;小学I类1套实配备数学57种1652件、科学165种2998件,初中理科I类1套实配备数学23种485件、物理170种1848件、化学177种6483件、生物168种4041件,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设备配齐率达98.02%,初中理科仪器配齐率达99.17%;小学Ⅱ类1套实配备音乐45种190件、体育69种757件、美术47种454件,初中Ⅱ类1套实配备音乐33种170件、体育65种846件、美术45种440件,学校音体美器材配齐率小学达100%、初中100%。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学校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均已达到国家标准,各项硬件设施设备齐全。但学校优质课程、优秀师资、科学管理等软件还比较匮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教育强国。如果单单只是让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齐备齐全,教育是不能达到强的程度的,只有加上教师的强教育才能强,所以,作为农村学校,要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师培养上下功夫,只有把教师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为农村教师铺就一条通向教育本真的光明之路,学校教育质量才能如源泉涌动般不断提升。 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功夫,补足乡村教师精神之钙。时代在前进,人的认知在改变。在平时与年轻老师的交流之中,我了解到他们大多认为只要自己上课的时间在岗就可以了,其余时间是自己的。需要注意的是他们说的是“上课的时间”,而非“上班的时间”,这里的概念偷换在于他们对工作的敷衍。所以,教育要发展,教师的认知必须到位,这个认知即“坚定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党性根基不是党员的特权,它应该是农村教师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完善的重要基石。在学校教师的培养中,我们把教师的党性教育放在首位,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站位,强化他们理论武装,增强他们宗旨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农村教师对于乡村教育振兴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价值。 二是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功夫,筑牢乡村教师教能之基。近年来,进入学校的年轻教师多为非师范专业,他们的专业或是酒店管理,或是网络舆情,或是医师护理等等,专业的不对口让他们在三尺讲台无所适从,有的人甚至是因为害怕写教案而调离学校到其他单位。入职学习、在职学业成了他们的当下之需,当务之急。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科学合理配置各学科、各年级及各班教师,因材施教地开展校本研修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力,并加强教师业务跟踪管理,实行“青蓝工程”,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当教学名师、当教学骨干,以此提高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教研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逐步让他们真正地成为乡村学生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引导者。 三是在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强化乡村教师专业之能。教学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是跟随学情、跟随时代千变万化的。学校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深入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长处和短处,科学施教,使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引导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深化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势利导,让每名学生发挥潜力多元发展;引导教师利用新课程标准学习学业质量评价,科学研讨,处理好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评价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引导教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挖掘、开发本土教学资源,因地制宜,把乡村教育劣势转为素质教育优势,从而提升老师们的综合运用各种资源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的发展,是教师的发展,也是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做好教师培养的同时,也应做好学生的培养。所以,学校在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也应科学做好“作业辅导、大课间、社团活动”三大项目。 一是滋养心灵,提升素养。学校以“5+2”课后延时服务模式为载体,开设多元化、系列化、个性的课后延时服务,滋养学生心灵,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二是站小舞台,展大风采。一人独舞不是春,百人共演春满园。“舞蹈、合唱、钢琴”社团的开设,可以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也可以让有师生释放个性潜能的大舞台。 三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和有益的拓展,各类课后服务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审美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其个人核心素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固然可以让学校教育多姿多彩,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所以,好的管理也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是精细管理,五严格促目标落实。第一,学校严格落实教学管理制度。人人签订《教学质量提升承诺书》,将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学科组、每一名老师。第二,学校严格落实教学管理考评制度。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奖惩机制,将考评结果与评职晋级挂钩,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提升教学管理质量。第三,学校严格落实教学研讨活动制度。向教研活动要质量。第四,学校严格落实学科集体备课制度。每周1次有目的、有效果、有意义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五定”“七备”“六统一”。 二是精心组织,三优化促“双减”有效。第一,优化作业设计活动,严控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让学生学习自然发生。第二,优化课后服务工作,督促教师要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力争人人过关,个个合格,让社团既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又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第三,优化教师结对活动,让学校老师走出去,把各级名师请进来,拓展教师眼界,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三是精准施策,三标尺促教师成长。第一是教学质量优秀者在评职晋级中优先、在评优选模中优先、在入党提干时优先。第二把标尺是教学质量低劣者,相关教师按学校教学质量奖惩方案第三条处罚,并且次年不能评优选模。第三把标尺是质量特别低劣、影响学校声誉和综合目标考核的学科教师,在全校教师会上作书面检讨并调离现有工作岗位到边远村校任教或停岗自费到指导地点学习,三个月后,经学校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时光飞逝,继往开来。如今的农村小规模依旧山水清明,环境优美,与风情小镇毗邻而居,与乡村旅游相辅相成。校园内绿化布局合理,一年四季树木郁郁葱葱,各色鲜花盛开,暗香浮动。教学楼内墙上随处可见名人名言与画像,激励着莘莘学子不断进步。一幅“花园式”乡村学校图景正逐渐勾勒。 在这幅图景中,我们用心办好学校;在这幅图景中,我们用情服务师生;在这幅图景中,我们用力提升质量;在这幅图景中,不仅有乡村教育的发展,也有乡村振兴的未来,更有教育强国的实现。(作者:平昌县磴子小学 罗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