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校园之友 >>校园内外 >>学生作品 >> 按快门键登录世界
    详细内容

    按快门键登录世界

    时间:2025-02-26     作者:四川传媒学院摄影系 洪玮【原创】   阅读

    人们往往会在某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变动中学会记录。

    过量的刺激击溃长久积攒的幸福所筑成的空中楼阁,一切被许诺永恒的美好都会在平常的某一时刻烟消云散。涉足于时间之河的人们凝视河流的尽头,正如未得火种的人类凝视日落后长久的黑暗。千百年来,时间暂停与回溯的权柄被视为神的权柄,但今日也如火焰般人人得以操持了。拨动打火机时的“咔哒”声清脆,按下快门的“咔哒”亦然。

    所以,人在某一时段选择摄影时常被我认为是一种“必经之路”,学会记录后,对不期而遇的自身珍视的爱与美进行记录会被飞速塑造成众多反射路径的其中一种。这种反射又以取景框和快门键为媒介——在我透过取景框观察这个世界,试图发掘或记录被觉知的美时,它也同时在质疑记录的意义——使客观世界与个体进入更深层的互动与链接。来自摄影的质疑关乎摄影者的存在本身。此先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摄影题材由于“高度同质化”(朋友原话)而饱受调侃,不过“心在哪里,眼睛就会看向那里,感受就会落在那里。”作为一种当下感受的结果,理性的思考也会在感受与激情迸发的瞬间黯然失色,在快门声之间被短暂搁置。取景框是“双面镜”,将位于它前后的风景与拍摄者一并框住,按下快门得到的一张张生活的切片,也成为了当下的爱与存在的载体。刺破云层的霞光照亮了远方模糊的地平线,破碎却靡艳的碎花随意地铺陈在薄雾霭霭的林荫道中,海水的纹理随着潮汐的涨落破碎生长,凝视间是亿万次的复死回生。记忆中浓烈的色彩会被时间一遍遍冲淡,回想中曾经浓烈到一触即痛的爱与恨也变成洒在阳光下的两杯糖盐水,但照片却永远能触发摄影者日渐迟钝的感受器,用肥美多汁的情绪再度将人拖回记忆中。有点迷信的老人会把人朝夕之间性情大变的情况称之为“夺舍”,可对于沉浸在回忆的人来说,摄影又怎么不是允许过去的自己在当下的世界短暂地登录呢?

    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处于令人紧张的无序中。正如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一切都在眼前徐徐展开了。实际上,能看到多大的世界就要接受相应量级的信息,否则个体便会在信息过载与看似不限量的选择中融化。总有人喜欢把“妈妈,人生是旷野”挂在嘴边,以此为自身不自觉的迷失辩护,但这无可厚非。过去的秩序限制了个体的行为,但也组成了一层又一层的信息筛网,让未成熟的个体不至于因为接收到过量而驳杂的信息进而在秩序中“行差倒错”,就是所谓的“小小年纪不学好”。某种意义上,秩序的筛网将个体的认知和真正的现实相隔离,所以人们习惯将校园称之为“象牙塔”。诚然,透过筛网看世界无异于是一种新时代的管中窥豹,但这种信息筛网的撤回机制或许过于生硬,使得个体在没有完全拥有处理信息的能力时就被迫面对泥沙俱下的现实生活。十几年间来自外界的声音都汇成了“做个好学生”的指令,而此刻这条主宰过往生活的金科玉律在刹那间分崩离析,还原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期许,又变成体量巨大但各有特质的信息向个体迎面而来……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求个体的高度社会化,而在社会上第一次“睁眼看世界”就看到使人宕机崩溃的局面是许多人都要经历的,残忍的成人礼。有人被直接冲垮,等待着重建的时机,也有人抓起相机。面对无孔不入的痛苦,能够带来即时满足的摄影会在眼睛靠近取景框的那一刻为自己制造新的隔离带,也带来了审视自身的机会。让目光短暂地从外界抽离,让饱含情绪的镜头直面镜头所饱含的情绪,让摄影的一种质疑应对来自外界的一万句质疑,只因摄影的质疑根植摄影者本身的力量,越是强大的个体便会获得越严苛的诘问。而对外界质疑声的评判,也仅仅来源于摄影者或灵敏或迟钝的感受器。这种感受器甚至可以调整——调整一下相机参数吧,调整一下画面的对比度和色阶吧,即使当下的情绪如台风过境,我们依旧可以做一种细微的调整,如大海捞针一样将苦水里细微的美好捞起,用一次又一次快门构建心中的万神殿。在无秩序的恐慌使人手脚无力时,摄影的力量是尼采眼中人尽皆知的秘密——“看啊,我必须要经常超越自己。”

    至此,我们可以谈谈摄影的实质了。摄影是一种决绝的面向未来的记录,只因总有人因为真实的生活中没有存档点而心痛,为注定的失去痛哭流涕。它是爱历经长久的日子结成的琥珀,是让被刻意遗忘的风与光得以冲出记忆禁锢的时间胶囊。人们一直可以通过此时的快门键,为处于遥远未来的自己保留一个来自此时的登录许可——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但这里已经没有人了。可即使已经没有别人,你也一直能捕捉那时的欢愉与自由,能永永远远地看到取景器后的每一个自己。

    所以我再一次按下快门。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