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名师名校 >>名师名校 >> “以幼儿为本”浅谈城乡结合区的幼小衔接
    详细内容

    “以幼儿为本”浅谈城乡结合区的幼小衔接

    时间:2022-10-16     作者:山东省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中心幼儿园 王楠【原创】   阅读

    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幼小衔接” 教育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举行个仪式、喊个口号那么简单的事情了,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发展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的衔接教育逐渐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教育部相关文件的科学指导。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必然需要二者间自然的过渡衔接。幼小衔接虽然是存在于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衔接,但科学的衔接过渡不仅仅关乎幼儿一时的学习、发展,从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意义。科学、平稳的幼小衔接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身心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石。但来自于城乡结合区的客观因素:幼儿园和小学师资质量以及教师对幼小衔接认识与理解、适龄幼儿家长在教育理念和科学幼小衔接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在城乡结合区的幼儿园,幼小科学衔接的工作开展与实施都遇到了相应的困难和问题。

    城乡结合区的幼小衔接现状

    1.幼小衔接开展较晚,“临阵磨枪”式衔接

    幼小衔接的教育实践,只依赖大班教师。幼小衔接的实施开展仍停留在大班下学期,忽视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的全过程。忽略幼儿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也忽略了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错过幼儿各领域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习惯、能力的短时间促成,即时效果使得幼儿无法应对小学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生活习惯、师生关系的变化。

    2.衔接重知识轻能力,“管中窥豹”式衔接

    随着科学幼小衔接工作、活动开展,不难发现“城乡结合区”的地域特色:仍有不少家长的教育教育理念停留在:适应小学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前“学”——提前识字、算数、学拼音,多教点、多读点、多练点,孩子上学的时候都会了、老师不找我就是好的幼小衔接。衔接意识、衔接的内容和方法的不科学,导致家长内部开始出现“内卷”现象:“上午幼儿园+下午幼小衔接班”的模式成为大班下学期孩子的常态。这种“抢跑”模式反应出家长对于幼小衔接内容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幼小衔接=知识衔接。盲目地给幼儿选报各种各样的“幼小衔接班”,拔苗助长式的针对性培训,不免会造成幼儿对小学生活倍感压力,同时导致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与学习准备的失衡。

    3.缺少多向互动研究,“剃头挑子”式衔接

    在与小学连线了解、梳理一年级学生适应情况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任务意识、自我服务、卫生习惯等等是入学初期让班主任焦头烂额的问题。习惯的养成、能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在不同生活环境下生活的幼儿其长期性、标准统一性缺一不可。幼儿园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需要家长的配合、小学的接轨,共建幼小衔接之桥。反之,缺少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则会出现5+2=0;缺少小学内容梯度、教学进度的调试,则会出现环境、设施的突变、内容坡度突陡让幼儿“无从下手”,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落差,促使教师从理念上关注幼儿的意愿、情感、兴趣、学习品质、习惯,行为上却不自觉地把知识、技能作为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导致因时间、空间不足无法适应小学生活,胆怯的孩子更是短时间内“丧失”原有的习惯和能力。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之间的连接桥梁;是幼儿终身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性转折;是基础教育工程交接的“第一棒”;是学业生涯的开端。“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的学业生涯能够走多远、质量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展幼小衔接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关键。因此,以幼儿为本,在城乡结合“特色”的客观条件下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探寻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幼儿终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城乡结合区的幼小衔接实施策略

    1.长期性+针对性教育模式,“常备不懈”式衔接

    针对幼小衔接开展较晚“临阵磨枪”的弊端,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引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地转化为教育行为;并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明确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学习和发展规律的阶段性及连续性的特点,侧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期,建立将幼小衔接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的幼儿课程体系。

    2.关注幼儿全面发展,“洞若观火”式衔接

    针对重知识轻能力、习惯的弊端,在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与成长需求的基础上,捕捉“关键问题”——寻找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真问题”,确定幼小衔接内容。以幼儿为中心,园、家、校多方联合,结合入学一年级儿童适应的实际情况与成长需求、家长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确立幼小衔接研究的关键问题。从问题入手梳理幼小衔接的内容和方法。幼儿园联合小学向家长有针对性的普及其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应该做好的家庭教育工作,包括幼儿心理引导、家长鼓励、正确引导幼儿了解小学教育实际情况等,通过提供简单科学的实践方法缓解家长焦虑,突显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优势。提升家长对幼小衔接内容、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使其形成与幼小衔接意识并驾齐驱的家长课程。

    3.多向互动研究,形成幼小衔接教育体系

    本着以幼儿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了线上交流平台,为幼小衔接教育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联合家长、小学组成幼小衔接“共同体”,及时解决入学适应对应出现的入学准备突出问题。做好三方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意见收集工作,结合家庭、小学方面对幼儿园实践教育工作的建议,合理优化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实践措施,进一步提炼幼小衔接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形成幼小衔接教育体系。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