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烟台海防变迁 铸少年家国情怀——烟台市芝罘区南山路小学开展"海防线上的思政课"时间:2025-06-17 烽火台前感悟烟台海防变迁,纪念馆里追忆海军学堂往事。近日,烟台市芝罘区南山路小学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将思政课堂搬到烟台山近代建筑群,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现场教学,充分发挥“培真教联体”优势教育资源,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海防线上的思政课”,也为庆祝建校130周年、推进校史文化教育留下了美好的印记。 冰心纪念馆里的海防记忆 走进冰心纪念馆的第一篇章——大海的女儿,看着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通过辅导员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得知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烟台海军学堂的第一任校长。他曾在烟台培养出数百名海军将领,将烟台海军学堂建设成为近代中国海防人才的摇篮。同学们纷纷感慨:“从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到今天的国产航母,原来烟台早在百年前就肩负着振兴海防的使命!”“谢校长既是保家卫国的将领,更是执笔育人的教育家!”。 在“永远的冰心”展厅内,同学们看到了“冰心童年在烟足迹图”,令同学们自豪和激动的是,这幅图竟是出自1985年南山路小学“冰心童年研究会”少先队员之手,当年,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全国“创造杯”实践活动勇夺三座奖杯,此为其中一项,这份殊荣由“冰心纪念馆”列入展史被世人瞩目,让同学们大受鼓舞。这份跨越时空的接力,让现场学子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从海军摇篮的红色记忆到跨越时空的童心接力,纪念馆里的每一张老照片都在诉说:爱国情怀要从小播种,海防精神需代代传承,这正是新时代少年思政教育最生动的课堂。 “弱国无外交”的历史启示 在烟台开埠陈列馆,烟台山“银发导游”吴风冠老先生以沧桑的历史见证者身份,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震撼心灵的思政课。当老先生指着《天津条约》《烟台条约》等泛黄文本,逐条解读割地赔款、领事裁判权等不平等条款时,同学们从条约原文中真切看到了“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腐朽的清政府签下的每个字都浸透着民族血泪,海关自主权的丧失让同学们紧皱眉头、攥紧了拳头。吴爷爷还通过对比展馆内明代海防图与近代列强军舰模型,用“海上关钥”的生动比喻,让同学们直观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真理。 在沉浸式互动环节,吴爷爷以“如果你是北洋水师指挥官”的设问,引导同学们思考海防建设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同学们争相发言,表达了自己的忧患意识与报国热情,正是这堂思政课最动人的成效——历史不再是被动记忆的知识点,而成为激发使命担当的精神火炬。 历史现场叩击心灵 在庄严肃穆的烟台山抗日烈士纪念碑前,同学们整齐列队,向为保卫海疆而牺牲的革命先烈默哀致敬。他们从斑驳的碑文上读出了烟台军民为保卫国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而浴血奋战的壮烈史诗,触摸到了那段用血肉之躯筑就海疆长城的峥嵘岁月。 辅导员老师将纪念碑作为立体教材,指导学生齐诵《少年中国说》,铿锵的誓言与先烈们的呐喊形成跨越时空的和鸣。这种具象化的历史教育让抽象的国家安全观变得可感可知,使同学们认识到今日的和平海疆正是先烈们以生命守护的成果,而当代青少年肩负着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使命。 团队互动深化认知 “海防小卫士”体验活动将此次思政教育推向高潮。同学们通过“海防物资运送”“弹药传输”等协作任务,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活动中,他们默契配合,争分夺秒完成任务,在游戏中领悟到国防安全需要集体力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增强了爱国意识和责任感,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浸润童心。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该如何传承海防精神?”在周一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有的表示要从爱护海洋环境做起。中队辅导员王老师总结道: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同学们要践行承诺,爱家爱校爱祖国! 本次活动是南山路小学推进“行走的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实践,学校通过联合社会育人资源,与家庭、社会沟通协作,将课堂搬到历史现场,让文物说话,让史实发声,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入脑入心。今后,南山路小学将继续深挖本地红色资源,继续加强“培真教联体”建设,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大思政实践课堂。 编辑|刘美静 通讯员|黄月霞 金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