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静、定、善、狠”于一体,守候成长--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时间:2025-07-17 最近我品读了文章《当下老师要做到“静、定、善、狠”》,这一主题,像一面镜子照见我在英语课堂里的摸索与成长。“静、定、善、狠”这四个字并非是孤立的准则,而是相互交织的教学智慧,让我在面对一群叽叽喳喳、时而专注时而调皮的孩子时,慢慢学会了“等待”与“引导”,静待他们用英语绽放的瞬间。 记得教三年级“颜色”单元时,班里的小宇总是低着头,无论怎么鼓励都不肯开口。起初我有些急躁,甚至想在课堂上点名让他读单词,现在想来,正是缺少了“静”的耐心。后来我试着沉下心,课上不盯着他要答案,而是在小组活动时悄悄走到他身边,拿起蜡笔问:“你觉得这支像不像天空的颜色?”他小声说“blue”,我立刻夸张地拍手:“对!就是blue!你说得真准!”那一刻他眼里的光,让我明白“静”不是不作为,而是给内向的孩子留出“鼓足勇气”的时间,用安静的观察和温柔的铺垫,让他敢迈出第一步。 课堂上的“定”则帮我避免过多次陷入“热闹的无效”。有次教“食物”主题,我准备了三明治、汉堡的图片,学生们瞬间炸开了锅,七嘴八舌用中文喊着自己爱吃的。眼看课堂要变成“美食讨论会”,我深吸一口气,没有呵斥,而是举起一张三明治图片:“谁能用英语告诉我,它的名字里有个‘s’哦?”几个孩子立刻安静下来猜,顺着这个引子,我们很快回到“sandwich”“hamburger”的认读上。这种“定”不是硬邦邦的控制,而是像放风筝时轻轻拉回线,既不破坏孩子们的兴奋,又稳稳锚定教学目标,让热闹为学习服务。 而“善”与“狠”的平衡,更让我体会到教育的温度与尺度。班里的小彤总把字母“b”和“d”写反,我笑着擦掉让她重写,她噘着嘴说“太难了”。我没有妥协(这是“狠”),而是找来镜子,让她看自己“左手比b,右手比d”的样子,边玩边练(这是“善”)。练了一周,她拿着作业本跑来说“老师你看!”时,脸上的骄傲比任何奖励都珍贵。原来“善”是理解他们的难处,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引导;“狠”是不纵容偷懒,让他们知道“再难也能学会”,这份底气会变成他们学英语的铠甲。 “静”让我看见每个孩子的节奏,“定”让课堂始终朝着成长的方向,“善”给他们试错的勇气,“狠”帮他们筑牢根基。当曾经不敢开口的小宇能主动举手说“我来”,当总写错字母的小彤能工整地默写单词,我知道,那些融入课堂细节的“静、定、善、狠”,正在悄悄催开一朵朵属于他们的英语之花。这大概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不急躁,不盲从,用智慧的坚守,等他们慢慢长大,慢慢发光。
杨喜红,中共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安阳市文明教师,安阳市骨干教师,文峰区优秀教师,文峰区先进工作者,文峰区优秀班主任。多次参加省、市、区级优质课、观摩课,曾获得省优质课二等奖、市优质课一等奖、区优质课一等奖。参与多项省、市、区级课题并顺利结题。 教育格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