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校园之友 >>校园内外 >> 习惯为根,态度为壤,静待花开--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
    详细内容

    习惯为根,态度为壤,静待花开--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

    时间:2025-07-17     作者:安阳市南关小学 张佳慧【原创】   阅读

    读完《教育就是,左手抓习惯,右手抓态度》这篇文章,我如饮甘霖。文中叶圣陶先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箴言、村上春树“靠的不是灵感,而是习惯”的坚持,以及成长型思维对积极态度的推崇,深深叩击着我的教学日常。尤其面对四年级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我愈发体会到:语文素养的参天大树,其根基正是习惯与态度。

     一、课堂内外:让习惯成为语文学习的“无声教师”。

     晨读如钟:我坚持每天课前十分钟“沉浸式朗读”,要求书本端正、声音清朗。起初总有孩子眼神飘忽、声音含糊,但我深知“每天坚持阅读的人,十年后可能成为思想者”。如今,朗朗书声已成本班清晨最动听的韵律,专注的习惯悄然内化。

    笔下有矩:文中“字迹端正”的提醒振聋发聩。我严抓书写规范,作业本上潦草的字迹必定退回重写,并展示优秀样本。当学生小李的作业从“鬼画符”变得工整清秀时,他解题的条理性竟也同步提升——习惯的力量,常在细微处彰显。

    二、点燃心灯:用态度为语文学习注入“不竭动力”。

     拥抱“不完美”:借鉴德韦克的成长型思维,我在作文讲评中开辟“进步墙”,重点表扬选材、立意或某个段落的突破。当怕写作的小杜因一个生动比喻被全班鼓掌时,她眼里的畏难逐渐被跃跃欲试取代——教育最美的图景,是让孩子面对不完美时,眼里依然有光。

     三、躬耕不辍:做习惯与态度的“守望者”。

     教师示范:我坚持板书工整、课前充分备课、对学生习作详批详改。当学生看到我逐字推敲教学反思时,身教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教育者虔诚的姿态,本身就是最深的课堂。

      四年级语文教给我的,不是重点知识的梳理技巧,而是回归教育本质的赤诚。教育的光,不在山顶的喝彩中,而在日常的深耕里;教师的道,不在结果的掌控中,而在过程的虔诚里。至于语文教育的魂魄,不在作业本的红钩里,而是存在于习惯的脉络与态度的温度中。当孩子们在晨光中挺直脊梁放声诵读,在作业本上一笔一画落下工整字迹,在遇到难题时眼神坚定而非闪躲——这些细微处的光芒,终将汇聚成照亮未来的星河。

     

     1.jpg

     

     张佳慧,中共党员,安阳市南关小学语文教师。从教以来始终践行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用实际行动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教育格言: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