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首页 >> 校园之友 >>校园内外 >> 修己育人 始于“静定善狠”--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
    详细内容

    修己育人 始于“静定善狠”--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

    时间:2025-07-17     作者:安阳市南关小学 崔丽娅【原创】   阅读

    今年暑假阅读了《当下老师要做到“静、定、善、狠”》这篇文章,越琢磨越觉得这四个字犹如我们教师职业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让我对日常教学里的许多细节有了新的思考。

    教育就是与“杂念”作斗争的过程。课上接二连三的突发情况,作业的乏味操劳,家校联系的误会纷扰……一再打扰着老师们的心态。“静”并不是麻木的冷漠,而是一种清醒,是专注。当初刚踏进这个行业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着急发怒,之后才发现教师自己的情绪就好比教室中的晴雨表,只有先把自己安定下来,学生们才会好好静下心来,在舒缓宁静的气氛下进行积极的学习。文中所述:离开教育场所的时候去专心呼吸。其实这不是普通的放松法子,而是帮助我们给心灵“减负”。假使我们心里一直为没有解决完的学生问题、还没有结束的教学任务焦虑万分的话,长此以往会让我们的心理承受太重的压力,对我们的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相应的压力。因此这种“放下”是真正放松的体现,并不是逃避,反而能够达到更有效率的“拿起来”。

    现阶段,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大变革”并行的背景下,教育思想更新速度快,教学手段迭代升级快,能否坚守定力,保持清醒头脑很重要。这里的“定”,不是顽固僵化、墨守成规的意思,而是指对学生发展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本质的认识,是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宗旨的坚守。对于教师而言,“定”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当下。不需要真的让自己成为万金油一样的无所不能的教师,但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做到全力以赴:这种全神贯注的投入,能让每一节课都呈现出专注且高效的教学状态,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明白做事贵在坚持的道理。

    近几年的教学中,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对学生付出善意,是件需要用心去体会和实践的事。这种感觉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一次次与学生的互动中慢慢清晰的——这份善意,体现在课堂提问时那几秒的耐心等候中,不催促因紧张说不出话的孩子,不急于打断结结巴巴地回答;这份善意,也体现在批改作业时一笔一画地细致批注里,这份善意,更体现在当学生犯错时,不急于批评的包容与引导中。但这份善意,绝不是无底线的纵容。它必须有自己的边界,不是对学生错误的视而不见,更不是对规则的随意退让。这份善意,是在理解学生的同时,也清楚什么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严格中有热爱,才是有担当的表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狠”的教育并非一味蛮横、不讲理,而是暗藏在严肃背后的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它是明知学生可能暂时不理解,仍坚持要他们夯实基础的坚持;它是一种看到学生由于惰性的存在而停滞不前时“逼”其上进的决心。但“狠”若失了温度,便成了伤害。有一次,一个学生私自从同学那里拿了一支笔,我确定是她后,并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出名字。而是课下悄悄地把该同学叫到办公室谈心,这种带着理解和信任进行“狠”的教育,不会使学生感到尴尬、下不来台,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教育上的“静”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置身喧嚣,依旧能够平静;“定”是让我们在变化始终中坚守教育的初心;“善”是让我们在秉持规则的同时,悄悄传递给学生温暖;“狠”是在我们该担起责任的时刻绝不退缩。教育之路漫长而修远,愿我们都能以这四字为镜,在修己中育人,在育人中成就自己。

     

     1.jpg

    崔丽娅,中共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文峰区先进工作者,文峰区优秀教师,文峰区优秀班主任,多次参加市、区优质课,曾荣获市优质课二等奖,文峰区优质课一等奖、文峰区优质课二等奖。任教以来,尽职尽责,踏实肯干,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育格言:倾注爱心,静心育人。


    微信图片_20230710112808.jpg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