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习惯与态度中静待花开--安阳市南关小学2025年教师暑期共读活动时间:2025-07-17 反复品读《教育就是,左手抓习惯,右手抓态度》这篇关于教育本质的文章,心中对教育的理解愈发清晰。我们常常在五花八门的教育理念中迷失,却忘了最朴素的真理——教育的核心,无非就是培养习惯与端正态度。这两点看似简单,却是支撑孩子成长的基石,是比任何分数都更珍贵的财富。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数学学习中,这句话体现的尤为明显。审题时是否有圈画关键词的意识,往往影响着能否避开陷阱;计算时是否按步骤写清竖式、标注进位退位,直接决定了正确率;作业是否能及时订正错题,则是查漏补缺的关键。这些看似琐碎的习惯,就像是筑起数学素养这座大厦的砖瓦。 班里有个学生小关,平常做计算题时总是不加思考,急于下笔,导致抄错数字看错符号,在学简便计算时拿笔就算,常常将各种运算定律弄混出错。于是我告诉他要先静下心来,学会观察,看数字特征和运算符号里藏着哪些秘密;然后想一想这些秘密背后的“大佬”是哪个运算定律;最后“回头看”,检查运算定律是否用对,或者用另一种方法验算。一段时间后,他不仅正确率大幅提升,还能主动说:“老师,这道题拆成100+2会更简单!”原来,数学中的细心从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习惯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恰如文中所说“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态度”。态度为习惯注入了灵魂,藏在行为深处,默默指引方向。我见过太多孩子因态度敷衍、应付了事在学习中摔跤,也见过不少看似平凡的孩子踏踏实实、迎难而上,最终逆风翻盘。 小赵是一个资质平平的学生,接受能力慢,成绩一直都不理想。这个学期初,由于基础差,上课听不懂,索性作业也随心所欲起来,常常让我看不清是哪国文字,歪七八扭,整页作业几乎没有对号。我及时和家长联系商量对策,两周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小赵的作业有了质的飞跃,书写工整干净,正确率也提升了不少。我在家长会上表扬了他,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尽管基础差,但还是尽力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原来不爱举手的他,有好几次悄悄地举起了胖乎乎的小手,听到兴头上,眼中总是闪着光芒。这种积极的态度,是解开学习和生活中一切难题的金钥匙。 “学习更重要的是抓过程,而不是结果。狠抓习惯和态度,就是抓学习过程。”这一点,我深以为然。我们太容易被分数绑架,却忘了成绩只是“果实”,习惯和态度才是“根系”。当我们更关注“过程细节”:课堂上孩子是否认真倾听;作业是否字迹端正,仔细审题,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能否调整状态,总结复盘,再试一试……孩子们自然会输出坚韧、反思、主动这些弥足珍贵的品质,不断积蓄力量,拥有面对人生各种挑战的信心和能力。 就像培育一株植物,多关注“土壤是否肥沃、浇水是否及时、阳光是否充足。”放下焦虑,专注耕耘,左手抓习惯,右手抓态度,孩子们就能带着底气,自然生长,慢慢从“根系”汲取养分,厚积薄发,等时机到了,花,自然就开了。
侯彦茹,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安阳市骨干教师,曾参与优质课,并做观摩课,获得市、区表彰;参加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所撰写的教案和批改的作业多次获区级表彰。
|